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陈锡联:打仗像“小钢炮” 被誉为“现代赵子龙”(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06日 16: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941年8月,陈锡联(前左)与八路军第三八五旅部分指战员在缴获的战利品前

1941年8月,陈锡联(前左)与八路军第三八五旅部分指战员在缴获的战利品前

  “有吃肥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1938年3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采取“攻点打援”之策,在山西境内取得神头岭大捷,陈锡联时任该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团长。战斗中,刘、邓部署第七六九团为左翼队。其一部于16日拂晓前袭击日军的重要补给线--邯(郸)长(治)大道上兵站集结地黎城,成功诱使潞城之敌越神头岭来援,1500余日军落入刘、邓圈套,仅有100余人逃生,80多名日军被生俘。这就是著名的“神头岭之战”。神头岭,成了日军丧魂落魄的“伤心岭”。不过,给兄弟部队创造了战机的第七六九团,本身战果却不大。因此,陈锡联和部下有些“抱怨”:“光啃骨头,没有吃上肉!”于是邓小平公开放话:“陈锡联这门‘小钢炮’不会闲着,总有他开火的时候。下次让他吃肉,但啃骨头的劲头不能丢!”

  仅仅半个月之后,邓小平就让陈锡联扮演歼敌主角了。

  “神头岭之战”后,猖狂的日军一面积极攻夺晋东南城镇要地,一面沿邯长大道长驱突进,很快进占山西临汾。一时间,从河北邯郸到山西长治及从长治到临汾的公路,成为侵华日军为进犯黄河各渡口部队提供后方支援的重要交通线,运输十分繁忙。根据掌握的敌情,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决定以主力于河北涉县西南的响堂铺,伏击敌往返的运输部队,断敌前方补给,具体部署是:以第七六九团主力和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负责歼敌,预伏于响堂铺公路南北;以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负责打援,并掩护伏击部队侧后的安全。受命后,陈锡联进行了简单的动员:“这次,我们第七六九团大部参加攻坚,小部参与阻援,别在三八六旅兄弟部队面前丢人。”话音一落,全团鼎沸。似乎是为了兑现诺言,邓小平亲赴第七六九团打气:“上次神头岭战斗,让你们袭击黎城,你们还对师里有意见,说‘光啃骨头,没有吃上肉’。这次可是块大肥肉,但肯定连着硬骨头;没有啃骨头的劲头,这肉很难吃下去哟!”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冲陈锡联看去,陈锡联马上立正敬礼,郑重表态:“请政委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1938年3月31日9时许,日军辎重部队汽车180辆及其掩护部队进入伏击圈,邓小平和副师长徐向前(刘伯承因事不在前线)命令第七七一团放过前面100余辆汽车,让其进入陈锡联的第七六九团主力伏击区。待其余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时,邓、徐下令发起猛烈攻击。八路军伏击部队和护车日军针尖对麦芒,来了个硬碰硬。激战两小时,八路军共歼日军少佐以下400余人,毁敌汽车180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这就是著名的“响堂铺之战”。其中,第七六九团干掉日军汽车100辆。战后,兄弟部队调侃说:师首长有点偏心,让第七六九团吃100辆汽车,让第七七一团吃80辆汽车。不过,从上述议论中可以看出,陈锡联和第七六九团在第一二九师首长心目中的分量。庆功会上,邓小平称赞:“陈锡联有吃肥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1940年8月至12月,时任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长的陈锡联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正太铁路西段进行破击战,重点破击山西阳泉至榆次段。战役一发起,他就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狮垴山。狮垴山高踞阳泉城西南,貌似一头威猛的雄狮逼视阳泉,扼守正太铁路咽喉,能否控制狮垴山是此役成败的关键。为抢回狮垴山,驻阳泉的日军旅团部倾巢出动,几架飞机低空轰炸扫射,不断施放毒气,地面部队轮番猛烈攻击,每前进一段就构筑工事,与八路军展开反复争夺。陈锡联亲临前沿,指挥部队寸土必争,与日伪军血战6昼夜,截断了正太铁路,有力地掩护了破路部队翼侧的安全。从游击战到阵地战,日伪军哀叹:“陈部变得越来越硬了。”

  “人民的天才,由于得到充分的阳光与素养,而繁荣滋长”

  需要指出的是,本来文化水平不高的陈锡联,能够成为人民军队有勇有谋的名将,除了他的过人悟性外,主要是靠刻苦学习。

  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陈锡联利用一切机会向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请教,用石子、瓦块、小木棍在地上习字,很快就能够读书、看文件和报纸。他总是把笔记本装在身上,随时记下学习心得、作战经验和国内外大事。1939年,《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到部队采访陈锡联,时常看到他在紧张的作战间隙凝神地伏在桌前,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在小本子上记写心得。由此,记者感慨地写道:“八路军是一所伟大而实际的大学。这里,理论的花朵真正从实际的土壤里培植出来。多少埋藏在地下的天才,人民的天才,由于得到充分的阳光与素养,而繁荣滋长。陈锡联将军便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军人,陈锡联不但善于向书本学习,也十分善于从战争中学习,努力掌握革命战争的规律。幸运的是,他曾长期在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工作。首长们经常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向干部传授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这使他获益匪浅。尤其是刘伯承,更是他的良师。陈锡联曾经谈到:“刘伯承元帅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思之深,感之切,闭目可观,侧耳可闻,终生难以忘怀!”对于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他自然是爱不释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他经常带在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悉心阅读。每次战役、战斗之后,他都结合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及时写出作战报告,分析战术得失。只要条件许可,他都要带领各级指挥员重返战场,将作战经过进行“复盘”,从中研究改进战术。在此过程中,他所指挥的部队形成了打一仗进一步的好作风,干部的军事素养和作战指挥艺术得到不断提高,成为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拳头部队。

  1943年8月,陈锡联奔赴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学校。对此,他曾经回忆说:“由于整天行军打仗,学习文化的时间很少,认识的字有限,只能看一些简单的电报、战斗文书,大篇的文章就不行了,因此在党校学习期间,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如饥似渴地读书、学文化,从不懈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概念,我就主动向老师或老战友们请教。在读毛主席的著作时,遇到不好理解的地方,我就向毛主席请教。”“记得我第一次当面向毛主席请教,是和陈赓同志一起去的。陈赓和毛主席很熟悉,我因为是和毛主席初次相见,心里感到紧张,所以就约了陈赓一起去。……毛主席从椅子上站起来,非常热情地和我拉手,说:‘哦,你就是陈锡联,听说过你的名字。……’毛主席还关切地询问我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谈到学习,我就接过话茬向毛主席请教。毛主席耐心地向我作了解说……毛主席说:‘我毛泽东掌握了两条,一条是路线正确,一条是我有群众,群众拥护我。’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头脑里思索了好长时间。”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陈锡联、陈赓还一起参加一些体力劳动,经常结伴去推土垫场地。期间,两人留下一段轶事,让陈锡联回味不已:“我们两个推一辆独轮车,陈赓提出一个建议,说去机场劳动时让我坐在车上,他推着我;劳动回来时他坐车上,让我推着他。我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刚干了几天我就大呼上当。因为去的时候还没有劳动,他推着我不感到累。而回来的时候,因为干了半天活儿,身子比较累,这个时候我推着他,他坐在车上休息了,我却更加累得疲惫不堪了。所以这样过了两天我就不干了,我提出调换一下,去的时候我推着他,回来的时候他推着我。他当然不同意。后来改为一人一天轮换推的办法,就这样在‘吵吵嚷嚷’中修建了延安机场。”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