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打仗像“小钢炮” 被誉为“现代赵子龙”
1940年,陈锡联进行战斗动员
编者按:2015年1月4日是开国上将陈锡联百年诞辰。陈锡联,1915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在抗日战场上,陈锡联在一系列战役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赵子龙”,为自己和部队书写了新的辉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小志气大 打仗就像“小钢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1915-1999),14岁参加徐海东、詹才芳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5岁成为鄂豫皖红军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战士,在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徐向前领导下驰骋鄂豫皖,一步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他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
“小钢炮”绰号不胫而走,徐向前爱才挺身相救
1930年6月,徐向前指挥鄂豫皖红军第一军第一师攻打平汉路广水以南一个叫杨家寨的据点,歼灭国民党地方军阀郭汝栋部2个连。然后,红军又利用郭汝栋急于复仇的心理,在杨家寨以东之杨平口设伏。敌人一个团气势汹汹地闯过来,徐向前一声令下,部队瞬间冲向敌人,敌人被压缩在一个高地,拼命顽抗,密集的子弹像暴风雨一样嗖嗖地飞过。陈锡联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斗,心里有些害怕,趴在地上不敢动,班长孙玉清鼓励他说:“小陈,不要怕,跟在我后面,学着我的样子,往前冲!”有班长在前面做榜样,陈锡联胆子大了起来,他学着孙玉清的样子,弓着腰,手里拿着一把大马刀,嘴里大喊“冲啊!冲啊!”人也忘记了害怕,随着大部队冲上了高地。杨平口战斗,红一师毙、伤、俘敌数百人,并生俘敌团长,取得了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敌人正规军一个团的重大胜利。这时,陈锡联参加红军不到半年,就在战斗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7月,红一师再次出击平汉路,这次是打国民党军钱大钧部教导师第五团。该团驻防在平汉路一个叫花园的地方,装备不错,有步枪、机枪、迫击炮,但由于是教学单位,战斗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强。于是,徐向前决定长途奔袭40里,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刚刚15岁的陈锡联,在长途行军中始终走在前面。在天亮时,红军发起进攻,陈锡联又奋勇当先,抓住了敌人一个书记官,缴获了一支红色派克钢笔。
8月,红一师西越平汉路,袭占湖北省云梦县城,诱敌深入到黄安县(今红安县)四姑墩(今属大悟县)一带,对跟踪追击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共歼敌2个团大部又1个营,缴获迫击炮3门、机枪3挺、长短枪400余支,是为著名的“四姑墩战斗”。
这几仗下来,陈锡联在红一师中出了名,被战友们称之为“小钢炮”。对此,他本人回忆说:“在这几次战斗中,我因冲锋在前、打仗勇敢而受到连、营首长的表彰。有一次,营长高汉楚在战后讲评时说:‘小胖(陈锡联小名)人小志气大,打仗很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小钢炮’是当年红军认为最厉害的武器。营长这么一说,大伙都不叫我‘小胖’而喊我‘小钢炮’了,从此,‘小钢炮’这个绰号就在部队中传开了。”
陈锡联很快当上了班长。1930年10月,红军攻下河南省光山县城以后,陈锡联在街上碰到了老班长孙玉清,这一平常的战友相逢却引起一场麻烦。对此,陈锡联回忆:“他见到我,也很高兴,拍了拍背的匣子枪说:‘我当连长了。’他看我生活很苦,就说:‘我还有几个铜板,明天早上请你们吃点东西。’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叫上班里的十几个伙伴,孙玉清拿出几个铜板,我们大家也凑了点,在街上买了几根油条和一碗鸡血汤,每个人都尝了尝。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按照张国焘的‘肃反’政策,我们就成了‘吃喝委员会’的成员。因为我是班长,所以他们就要来抓我。”“那个时候,谁要是被扣上‘吃喝委员会’的帽子,抓起来就不得了。就在这时,徐向前军长视察部队到了我们团,有人向他汇报了这件事。”听说有“小钢炮”称号的陈锡联被抓,徐向前发火了:“几个小孩子,家里穷,跑出来参加革命。肚子饿了,在一起吃点东西嘛,什么‘吃喝委员会’!抓了的,放掉!没有抓的,不许抓!”“徐老总发了话,那些人不敢不听,就没有再来抓我。”对于徐向前的救命之恩,陈锡联终生铭记:“张国焘搞的‘肃反’,师、团的干部被杀的不少。如果不是徐老总保护,我一个小班长,说杀也就杀了。”
1990年9月,徐向前病危,陈锡联急匆匆赶到医院,望着病床上已经昏迷的老首长,不禁热泪盈眶:“徐老总啊,战争年代你救了我一命,现在我真想救你一命啊!”
不识黄金为何物,却视人才如珍宝
1933年10月,时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委的陈锡联,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进了四川土军阀刘存厚盘踞的达县,缴获了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红军官兵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好东西,白花花的银圆、黄灿灿的金砖,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由于红军官兵出身贫苦,许多东西没有见过,闹了不少笑话。有的战士把蜡纸钉起来当笔记本,由于蜡纸光滑,怎么也写不上字,大家纷纷报怨:反动派造的纸,也沾染了反动性!有的没有见过牙膏,遂把它放在口袋里当糖吃。同样,陈锡联也闹过笑话:他见过银圆,但没有见过金砖,遂把金砖当成了铜砖。晚上睡觉,床铺不稳当,他就把一些金砖垫在床铺底下。第二天,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和总经理部(即后勤部)主任郑义斋来到陈锡联住处,郑义斋看到陈锡联床铺下垫着许多金砖,大吃一惊,他拿出一块,发起了脾气:“你怎么搞的,这么贵重的东西不上缴,竟然藏在铺底下!”陈锡联莫名其妙,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可藏的!都是些铜块子,还有好些个都让我们扔进粪坑里了。刘存厚的这些破烂玩意儿,用它来垫垫床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时,郑义斋破怒为笑,连连摇头:“可惜呀!可惜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黄金,是金砖啊!同志!”陈锡联这才明白郑义斋为何生气,不禁为自己没有见过“世面”害羞。面对陈锡联的难为情,李先念感慨地说:“锡联啊,你和我一样,只听说过金砖,但不知道就是这玩意儿。今天真是开了眼界!”说话之间,陈锡联、郑义斋已经召集人员,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铜块子”收集起来,并把扔到粪坑里的也打捞上来,全部上交给了总经理部。多年以后,陈锡联一提起这事儿,还感到非常好笑。
陈锡联视黄金如粪土,视人才却如珍宝,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他是着力培养的。对此,视他为“相交60余年、情深谊笃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的李德生,是有切身感受的:在陈锡联担任红十师师长之初,“我受张国焘错误路线残酷迫害,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开除党籍,于(四川)甘孜整编过程中调到红十师交通队当传令兵班长,认识了师长陈锡联同志,从此两人开始缔结长达60多年的真挚友谊。想当年,陈锡联同志英姿勃发,风华正茂,声名显赫,但身为一师之长却从不摆官架子。长征途中、战斗间隙、宿营以后,有空就和我们传令兵谈心聊天,传授战斗经验。当他得知我遭受迫害的不幸之后,马上找我谈话,了解详情,鼓励我放下‘包袱’,战胜挫折,轻装前进。此后,他一直对我非常关心,非常信任,给予了很多的关照和帮助”。
陈锡联之所以爱护、培养李德生,是因为他看准李德生是个可造之才。在陈锡联的爱护、培养下,李德生成为开国少将,后来又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委等职,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