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社记者得知,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全村70%以上的人口是满族,并且仍有几户年过八旬的老人会说简单的满语并正在努力将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传承给后人。记者15日下午,驱车赶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地处位置偏僻,距离富裕县大约有50多公里的车程,沿途都是大片的耕地。只有一条道路通向三家子村。记者几经打探才找到了这个偏僻的村落。在村口记者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满文和汉字对照的“三家子村”。在石碑的不远处,一幅三家子村的宣传画格外醒目,同时也有满语文字附在这幅画上,写有“这里是一个满族语言的部落,这里是一处满族文化的遗存”。 在这两处标志物上,便把三家子村特有的满文化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近日中新社记者得知,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全村70%以上的人口是满族,并且仍有几户年过八旬的老人会说简单的满语并正在努力将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传承给后人。记者15日下午,驱车赶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地处位置偏僻,距离富裕县大约有50多公里的车程,沿途都是大片的耕地。只有一条道路通向三家子村。记者几经打探才找到了这个偏僻的村落。在村口记者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满文和汉字对照的“三家子村”。在石碑的不远处,一幅三家子村的宣传画格外醒目,同时也有满语文字附在这幅画上,写有“这里是一个满族语言的部落,这里是一处满族文化的遗存”。 在这两处标志物上,便把三家子村特有的满文化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据了解,富裕县友谊民族乡三家子村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满语口语的村落,被誉为世界满族语言的“活化石”。目前,仅黑龙江省档案馆就有六十吨的满文史料亟待破译,满语急需保护与传承,承担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任务的中央民族大学已经将三家子满族村定为满族语言文化教学科研基地。
穿过一条小路,记者看到了一所满族学校,在校园里的墙壁上也不失满文的印记。记者来时学生们已经放学。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平时都在学习简单的满语字母。在采访中,三家子满族学校满语教师石君广告诉记者,他今年34岁,他之所以会说满语就是他家的老人教会他的。在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学习简单的满语口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们才开始写一些满语文字。教授满语课程的教材也是石老师自己编辑的。
采访同期:三家子满族学校满语教师石君广(06年开始我们富裕县政府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开设满语课程,而且聘老师把我聘为满语老师,因为我从小就是跟这些老人学习满语,就是可以跟他们用满语沟通交流的,之后我们开设课程之后我们研发了学校校本教材就是满语教材,首先是口语的然后还有书面语的)
石君广老师向记者透露,在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满族,在教学上,石老师不仅教授学生们文化课程,还会教授与满族相关的一些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几个还没有回家的学生们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学习满语的成果。
现场同期:(学生们朗读简单的满语字母)----
(我爱满语)
石老师还将记者带到了一位老人的家中,这位孟淑静老人今年86岁,从小就一直住在这个村里,小时候老人的长辈都说满语。孟老直到八九岁以后就开始说汉语了。老人还告诉记者,在老人家里保留着老人小时候穿过的满族的服装,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知道放在了哪里。当记者询问是否留有年轻时候身着满族服装的照片,老人说那些珍贵的照片都在老人孩子手里珍藏着,记者未能拍到这些珍贵的画面。老人现在已经被富裕县人民政府聘为“满族语言文化传承人”。
采访同期:
(奶奶今年高寿) 村民 孟淑静 86
( 一直住在咱们三家子村吗)
村民 孟淑静(一直在这村 一小就在这个屯子 就说满族话早些 我的爷爷奶奶爹妈都说满族话 在早不会说汉族话 老人们都说满族话 这个屯子就十几家人家都是满族 老人们都说满族话 我们会说话都跟着学满族话 伪满日本人来 那时候人家就不让说满族话 让学日本话 让念汉语书)
据了解,三家子村的建立是在康熙年间,由驻齐齐哈尔水师营的战士计、孟、陶三家最先定居在这里,后又陆续迁入关、吴、富、赵、白等满族姓居民。最早三家子村的满族各姓都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领下的八旗披甲,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都能很好地使用满语。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而改变了语言环境。1961年,三家子村满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84.7%,到1986年却只占50%左右,外来人口中又以操汉语者居多。
记者 邱传祥 王超 黑龙江富裕县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