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海南台风灾害:民间救援组织如何握成拳头?(2)
困难
缺乏组织协调
浪费救助资源
交通便捷的村庄,收到的物资多,偏远的村庄却少人问津;受灾群众往往重复获得救助,而有救援需求的反而得不到救助
“全民动员的救灾热情可以肯定,但不赞同志愿者自发前往,救灾更需要理性和有序。”7月23日,省民政厅、省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媒体发出的这一呼吁,令很多人有些不解。
志愿者为灾区提供救援服务,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原本是乐见其成的好事,为什么反而政府相关部门却出面劝阻呢。
而记者采访到的多个志愿者组织,都对这一呼吁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资深志愿者方先生曾3次前往文昌重灾区支援,据他现场观察发现,前往文昌的救灾车辆,80%是大车,20%是小车。其中一些自发组织去的救灾队伍,也就一两吨的救灾物资,却开着载重10多吨的大卡车,不仅浪费油料,更让当地交通不堪重负。
海南省汽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李俊龙观察到了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同样是受灾地区,有些村庄救灾物资堆积如山,有些村庄却“颗粒无收”;越是靠近镇政府、越是交通便捷地方的村庄,收到的物资越多,而偏远的村庄、交通不便的地方却少人问津;村庄受到援助物资的量还与媒体报道热度有关,越是热度高的地方,物资越多;而且救灾物资也往往不均衡,在最初几天过后,还有大量志愿者将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送往灾区,而受灾群众此时更需要的消毒物资、重建物资却严重不足。
“缺乏组织、协调,是志愿者活动的一个重要难题。”暨南大学副教授洪凯认为,这种志愿者参与救灾的无序现象在各地都普遍存在。因为志愿者组织大量涌向灾害区域,在参与灾害救助过程中,通常根据其组织各自搜集的信息选择区域和目标开展活动,缺乏宏观统筹。
由于缺乏对后续志愿者组织的指引,要么志愿者组织空有热情却无所适从,要么重复救助。比如在物资调度上往往缺乏统一部署,已接受志愿援助的受灾群众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次接受到另外一批志愿援助,而有救援需求的受灾群众反而得不到救助,造成救助资源的浪费。
专业技能不足
救援常常受阻
尽管人数众多,但满足专业技能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志愿者连搭建帐篷都不会
这次台风救援中暴露出的志愿者救援力量的专业性不足,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请志愿者不要自行去扶倾倒的树木。”海口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志愿者参与热情应予充分肯定,但在作业过程中,应有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在场指导。因为很多树木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很容易死亡。
在这次救援中,真正具备专业救灾资格的志愿者不多,大多数都是外来的救援队如蓝天救援队等。一拥而上的大量志愿者组织,尽管人数众多,但满足专业技能的却寥寥无几。例如,很多志愿者连搭建帐篷都不会。临时性组建而成、缺乏系统训练的志愿者,往往空有一腔援助热情,却无从下手。
专业救助设备不足也是问题。例如,台风过后的最初几天,通讯不灵是志愿者的共同难题。海南省汽车运动协会派去文昌参与救援的30多辆越野车里,就有10多辆因为联络不畅而长时间无法统一协调。
“应该要用中继台。”李俊龙说,如果安装了中继台,在文昌绝大部分是平原的地形下,其信号可以覆盖全市。在我省,汽车运动协会已经是装备非常好的救援队伍,他们都遭遇专业救助设备的难题,其他草根的志愿者及其队伍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志愿者还遭遇了诸如身份不明、物资调配困难、运力不足、人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