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阳九月七日电 在沈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指出:“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仍然偏轻偏软。”其他出席沈阳制博会的中国专家们也一致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不仅产品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水平低为主,附加价值很低,更为严重的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路还很漫长。
专家们说,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但它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比重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远低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一点九,日本的百分之四十三点六,德国的德国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四。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升级缓慢。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中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绝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挤占。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
此外,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其表现是工业增加值率仅为白粉之二点六。这一数字远低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九、日本的百分之三十八和德国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五。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大中型企业的一千一百八十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百分之二十六点一。装备水平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技术水平低下。
正在沈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是当今中国装备制造业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不过,与会中国专家和官员谈论最多的却是“危机”、“挑战”,以及“如何振兴”。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李冶指出,“要实现到二0二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而振兴装备制造业,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途径。”
专家们指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在新世纪之初启动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建设等特大型工程,这些工程将需要大量的天然气开采与处理设备、大型石化装备、发电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交通运输装备、环保技术装备、建筑与工程技术装备等,为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目标是使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目前的约十五年缩短为十年,以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