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综述:调整融资渠道结构成为中国金融界热点话题

2003年8月18日 06:01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七日电(记者赵江涛)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结构正在面临着调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中国官方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正在积极改变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至于如何调整融资渠道的结构、采取何种策略正在成为各界积极探讨的话题。

  中国的房地产界一直高度依靠银贷,其贷款规模的扩张引起了中国高层对金融风险的忧虑。六月十三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七项贷款全面提高了“门槛”,剑锋直指地产银贷,这其实可以理解为调整企业融资渠道结构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此之前的四月间,南钢股份和成商集团两只股票因要约收购题材而出现股价异动,这两起要约收购均出自民营资本的手笔,一时间要约收购题材和民营企业并购上市公司成为此间的热门话题,舆论界甚至认为,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有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主渠道。

  然而,之后二级市场的持续疲弱又引发了对直接融资渠道的悲观情绪,尤其是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下降,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比重增大。这一现象引起此间舆论的广泛关注,有关人士担心会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所有这些背景加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调整企业融资渠道结构已经势在必行,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热度将持续升温,因为从技术的层面看,这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近日,“关于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认为,券商发债很有可能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议题。文中说,当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已逐步从原来清一色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向一些地方型企业扩展,与此相对应,新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不日即将出台,其中许多地方作了重大修改,如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将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现行条例规定的不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将被放宽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已经日趋临近,应及早采取措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目前中国银行体系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众多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严重失衡等因素,直接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积聚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加强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一个健全的企业债市场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系统风险。而且企业债的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贷款,所以,发展企业债市场,增加融资渠道,可以让企业有一个好的选择。

  强化直接融资渠道的融资功能,可能会成为调整的一个主要方向。除了企业债券之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的观点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遇到的问题还是跟以往一模一样的,那就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这成了一个怪圈,最有效的破解办法就是推出“二板市场”,但“二板市场”什么时候开却谁也说不清楚。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 专家主张加强资格管理 (2003-08-14 09:40:20)
          综述: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下降问题受关注 (2003-08-13 07:03:40)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