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揭密:建国以来第一个面对危机成立的新闻中心

2003年8月18日 06:04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题:SARS危机中的高效信息披露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北京地坛医院16日送走了中国最后两名SARS患者。北京市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新闻中心原班人马再次组织中外记者前来采访,而新闻中心的“掌门人”王惠女士也终于放心地搭上了前往国外学习深造的飞机。

  几个月前,王惠和她的同事们一道在国际饭店一个布置简陋的办公室里默默地在信息披露、危机处理的前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稳定人心,扭转国际舆论对北京的不利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息:由模糊到透明

  非典疫情发生初期,国际舆论形成了对北京不利的环境,百分之九十的报道是负面的,称中国是SARS国家、谎言国家。为扭转这一局面,北京仅用了三天就迅速成立了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新闻中心。这也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专门面对危机成立的新闻中心。

  被中外人士普遍关注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北京抗击非典应急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在这里,北京市的决策者和有关专家,坦诚回答各类尖锐提问,及时澄清种种社会传言,耐心解答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每次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都进行现场直播,信息发布空前透明。截止六月二日,新闻中心共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九场,累计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名中外记者参加。创下了历史记录。

  为了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下,新闻中心还邀请法国危机处理专家先后对北京七位市领导和卫生局官员进行了新闻发言培训。同时还与国际公关公司和专家合作,以国际化的操作方式进行突发事件的危机新闻传播管理。

  由于新闻中心的工作突显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了使境外媒体的报道由最初百分之九十的负面报道,到目前百分之九十的正面报道的彻底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高密度的新闻发布会,也彻底扭转了境外舆论一边倒的被动局面。

  声音:由质疑到肯定

  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北京日益走向坦然,也逐步成熟起来。世卫组织对北京的信息披露也由质疑转为肯定。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贝汉卫先生多次说过,北京非常愿意与WHO合作,北京每天都向WHO提供一切可能的数据。他说,如果对数据有任何疑问,北京都会为他们提供核实的机会,北京从不怕他们找“麻烦”。

  针对某些海外的报告说WHO接受的数字不准确,WHO北京发言人罗伯托出面澄清说,WHO北京办事处接到北京的数字后按照程序上报:先报告给位于菲律宾的WHO地区总部,后由地区总部上报给日内瓦的WHO总部。但地区总部并不一定将所有的疫情进展数据上报。贝汉卫也说,地区总部的某些WHO官员掌握的信息不会比我们在北京掌握得全面,所以他们的结论就会有局限性。

  世卫组织专家吉姆斯·莫格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你无法体会过去短短一个多月间,中国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进步,这是中国开放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曾一度对中国的疫情数字表示怀疑的世卫组织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行主任戴维·海曼在考察北京等地后说,中国政府向世卫组织提供了“信息量大、全面”的数据,反映了中国方面为防治非典型肺炎作出的巨大努力。

  公众:由恐慌到镇定

  一次比一次更加及时而详细的信息披露,勾勒出一条政府逐步走向坦诚开放的轨迹,民众的恐慌与不安也随之消除;一个又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数字和事例,印证了政府的坚强信心和不懈努力,官方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在北京,每天由政府通过各种媒介向外界传递出来的公共信息层次更多,含义也更丰富。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田紘说:“我看到了一个透明的敢于负责任的政府。”

  而此前,北京一度被谣言肆虐所困扰,虚假的信息使得市民们人人自危,一度出现的抢购风潮把这种恐慌推到极至,不过由于政府及时出面澄清,使的谣言迅速止于透明。面对清晰准确的信息,人们消除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有了自己的判断。

  北京统计局的一项统计表明,政府的透明政策获得公众广泛支持,北京人“非典”恐慌率仅为百分之五,对政府发布“非典”信息的透明度和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非典”措施等问题的满意度均超过九成。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