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第二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1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5月30日,中新社第二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中外专家围绕“AI革命与文明进化”展开讨论。

  【解说】论坛期间,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向第二批学术顾问和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

  【解说】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致辞表示,今天举办这场“东西问智库”论坛,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围绕“AI革命与文明进化”主题交流见解、共享经验,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探索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之道,为促进民心相通汇聚智力、凝聚心力、集聚动力。

  【解说】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表示,从经验层面,很愿意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从专业角度则要思考更多的问题。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 杨慧林

  中国思想的一个特征就是“阴阳消长”,还有“相生相成”。中国讲“同”的时候,其实更多的讲的是“共”,是因“共”而释“同”,而不是从“一己”来“求同”。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既可以说“和而不同”又可以说“天下大同”,既可以说我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可以说我们还是有一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解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穆斯塔法通过视频提出,关于人工智能将要“接管世界”的观点存在三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真想接管世界;它能否做到;智力是否等同于支配力。

  【同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穆斯塔法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体,信息接收端没有人类。

  【解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认为,当前应警惕人工智能的拟人化。

  【同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胡泳

  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其实需要很多的这种警惕,就是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是努力地增强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去模仿人的能力,甚至想办法用那样的东西来代替人。

  【解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表示,应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人类如何和人工智能世界保持“生态平衡”。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悦笛

  人和AI世界的“生态平衡”,我们怎么和它形成一个好的生态,既保护了AI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最好的一个前景。

  【解说】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谈及,人工智能将在5-10年后变成像水电一样的生活必需品,而伦理与人不可分割,科技工具没有自主意识,其功用取决于使用者。

  【同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 田丰

  我们说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好不好,就在于它能不能理解人的意图,并且能够执行好。人工智能这件事情取决于谁?还是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就是人怎么去用它,这个是很关键的。

  【解说】中新社“东西问智库”成立于2022年10月28日,以“多样文明,一个世界”为价值主张,倡导“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隋致远 曾鼐 刘映含 王波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