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第一资源”,代表答中国式现代化人才“考卷”
(中共二十大·声音)如何用好“第一资源”,代表答中国式现代化人才“考卷”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如何用好“第一资源”,代表答中国式现代化人才“考卷”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多位中共二十大代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谈及对破题新时代人才“考卷”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式现代化当然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中共二十大代表,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告诉中新社记者,就企业需求而言,“我们特别需要战略科学家带领团队,实现相关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推动技术向前走”。
战略科学家一般是指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既能深入了解技术领域,又能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且善于组织大规模科研攻关的科技领军者,可以说是科学家里的“帅才”。
中共二十大代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同样看重能将创新和产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与高校不同,企业更多着眼于应用领域的创新。现在陕汽最急需的就是这一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既要有创新能力,同时也需有一些商业化思维,能将创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此外,袁宏明说,作为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大量的大国工匠,需要从一线生产中进行创新,通过“小改小革”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也表示,近年来该集团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力度,科技从业人员从2012年近8000人增长到2021年接近4万人。中国建材还通过组织实施原创技术策源地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工作,成功攻克一批“卡脖子”新材料。
多位企业家透露出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渴望,中国的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人才?
中共二十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告诉中新社记者,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人才。
如何培养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卢建军提出两点。首先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大学生选专业更倾向于以就业为导向。欲鼓励最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基础研究中去,西安交大的方案是加强基础研究的应用牵引,推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通过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组建基础和应用前后端、学科专业横向间、学校和企业间的“双导师”团队。以此打通基础与应用的衔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励志投身基础研究,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等储备人才。
二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脱节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卢建军表示,西安交大正在探索与企业共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以此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企业作出题者,学校科研团队“揭榜挂帅”,哪个团队揭了榜,哪个团队就进研究院,和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起攻关,通过有组织科研,打通创新链,做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过去五年是教育改变中国的五年,也是高等教育奋进、跨越和开拓的五年。踏上新征程,新奇迹的创造仍然要依赖人才自主培养。中山大学通过实施“天琴计划”、建成“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参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等系列举措,努力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中共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则认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除了人才的“才”之外,还需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德”。他以自身为例,“我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希望我们培养出的人,也能心怀家乡、牵挂百姓、“兼济天下”。(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1日 22:02:23
- 2025年01月21日 21:31:11
- 2025年01月21日 19:30:37
- 2025年01月21日 18:22:07
- 2025年01月21日 16:30:18
- 2025年01月21日 16:21:57
- 2025年01月21日 13:29:26
- 2025年01月21日 11:24:48
- 2025年01月21日 10:55:18
- 2025年01月21日 1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