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结缘60余载 中国仍令我着迷
(中国这十年·他论)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结缘60余载 中国仍令我着迷
中新社阿斯塔纳9月28日电 题: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结缘60余载 中国仍令我着迷
中新社记者 张硕
“从19岁开始,我的生活就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现年83岁的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起了她与中国结缘的故事。
1962年秋天,哈菲佐娃被派往北京大学学习,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到中国。“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一年时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此经历的哈菲佐娃,逐渐走向汉学研究的道路。作为哈首位系统研究中国问题的女性、首位高校汉语教研室负责人、首位系统整理中国与中亚关系史学的哈学者,哈菲佐娃在哈萨克斯坦汉学界创造了多项第一。
“我时刻关注着中国,尤其是大学里的变化令人难忘。”2019年5月,哈菲佐娃受邀到北京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大,她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中国老同学,“一同回忆起勤奋学习的旧时光”。
“我走到曾经住过的26号楼,如今那里已变成研究生宿舍。年轻的学生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令人鼓舞。”哈菲佐娃说,“现在的北大校园,漂亮,有朝气,充满现代化气息,不仅教学设备世界一流,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师生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中国学生的心态越来越开放了……”
在她看来,北大校园的变化,可以看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坚实成效,其他设定的任务目标也将完成。这些发展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同时让中国在国际舞台赢得了更多敬意。”哈菲佐娃表示,近年来,随着世界对中国尊重感的提升,中国声音正被更多倾听,这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每一次去北京,我都会拜访我的中国朋友,与他们交流对我而言是有趣和有益的。尽管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但我们始终保持宽容,仔细聆听对方。”在哈菲佐娃看来,开展文化对话需要宽容、理解和一些相互之间的让步,还需要耐心、时间以及双方精神和智力上的共同努力。
研究汉学几十年,也是研究中国数十载,哈菲佐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足迹遍布中国多地。“中国在我的生活经历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或多或少与中国有关。无论是在官方还是私人层面,我与中国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我仍不能说熟知中国,因为中国的变化就在我们眼前发生。”
在西安,哈菲佐娃曾看到晨练的老人在舞剑,这让她觉得“中国人很有耐心,也非常温和优雅”;在哈尔滨,她与友人一起在零下40摄氏度的北方冬天里迎接红火热闹的中国新年,“中国城市风貌”令其印象深刻;在甘肃,她感受过黄河四季风光,她觉得在这里出土的“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就是“丝绸之路”最具诗意的象征……
“我们更多是通过一个国家的人民,通过与之交往来感受这个国家。”谈起从事哈中文化交流的感触,哈菲佐娃举例说,在中国工作期间,需要经常乘坐出租车。“中国的出租车司机是十分有趣的交谈者,他们喜欢谈论当前大家关注的话题,并且观点很有意思。”
文化沟通可以增加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让世界变得更加包容。哈菲佐娃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哈中交流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在不久的将来,中亚各国同中国的人文交流,特别是科教合作必将展现勃勃生机,迈上新的、更高的水平。”
“‘中国’这个词简短却迷人,让我想要不知疲倦地认识它。”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研究的哈菲佐娃说,“未来,我将继续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完)
国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21:07:41
- 2024年12月22日 21:00:19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2
- 2024年12月22日 16:44:52
- 2024年12月22日 14:39:16
- 2024年12月22日 08:53:37
- 2024年12月22日 08:46:40
- 2024年12月22日 08:46:02
- 2024年12月21日 09:24:32
- 2024年12月20日 2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