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网络新闻部协办     >>欢迎进入甘肃新闻网
[站内检索] 
 
::甘肃概况::
兰州概况::
白银概况::
天水概况::
金昌概况::
嘉峪关概况::
酒泉概况::
武威概况::
张掖概况::
定西概况::
陇南概况::
平凉概况::
庆阳概况::
甘南概况::
临夏概况::


 

 :::张掖概况:::

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由于开发早,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自古有“金张掖”的美称。有赞曰:“若非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1992年8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掖,亲自题名“金张掖”,赋予张掖新的含义。
张掖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镍都金昌,西连酒泉和钢城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辖张掖市、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31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委、行署所在地张掖市为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考证,4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建郡,自古为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咽喉,中西文化交流通道。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西巡,在张掖会见27国君王和使臣,并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多,在他的著作中盛赞张掖的富庶和寺庙的宏伟。区内石窟、寺庙、古城、墓葬、峰燧等名胜古迹遍布。创建于魏晋时期有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始建于西夏的张掖大佛寺,室内巨大的泥塑木胎卧佛,为全国之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历代皇家马场——山丹军马场,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军马场,闻名遐迩。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多姿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独具特色的裕固族和藏族、蒙古族民族风情,勾绘出金张掖神奇独特的画面。
张掖地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区可利用的水资源25.7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12.75万千瓦。森林面积545.7万亩,草原32.57万亩,农作物种植有11类500多个品种,树种11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27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55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张掖成为全国商品粮、商品瓜果和蔬菜的生产基地。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供应充足的电力能源,方便快捷的邮电通讯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张掖地区发展地方工业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目前已探明矿产有:铁、锰、铬、钛、铜、锌、钨、钼、金、银、汞、锑、莹石、芒硝、盐、钾盐、石膏、石灰石、石英岩、白云岩、大理石、硫铁矿、花岗岩、粘土、煤等30多种,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67处,有色金属矿产地66处,非金属矿产地72处,煤产地60处,有的矿种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储量名列全省前茅。肃南祁青一带的铁矿,是甘肃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高台盐池的芒硝、盐矿储量占全省储量70%。煤炭是甘肃重点产区之一,仅山丹花草滩煤田地质储量就达1.1亿吨。莹石矿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0%以上。石灰石储量达1.4亿吨,储量丰富的石膏、耐火粘土、高岭土、石英岩、白云岩、花岗石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前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向西部地区转移和政策倾斜,张掖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成为东西部大跨度联合和投资的热点地区,金张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热诚欢迎四海宾朋、有识之士、实业单位考察观光,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共享繁荣。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205号桥门大厦6楼 电话:0931-8446303
电子信箱:gansu@chinanews.com.cn 传真:0931-8446339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