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汉代玉凳”引质疑 收藏界痛批鉴定潜规则(3)
收藏界痛批鉴定潜规则
谢辰生(《文物法》起草人之一)
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谢辰生认为,去年“金缕玉衣”的鉴定专家根本就没资格鉴定“金缕玉衣”。“根本就不是走眼的问题,而是胡说八道!杨伯达、史树清也没有资格去鉴定,因为他们是玉器专家,而不是考古专家。金缕玉衣(作为陪葬品)是没有传世的,只有考古的,而且只有那么几件。金缕玉衣是真是假,你要看从哪个墓出来的,怎么加工的?这是关键。现在鉴定专家没几个干净的,按照(单位)纪律,根本就不允许专家出来走穴,除非是无偿的鉴定。”而记者了解到,目前著名鉴定专家签字的证书,一份就要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张进发认为,对鉴定专家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现在的鉴定资格证,是人社部下属的培训中心发的,跟真实的鉴定水平没有关系。其实要想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非常容易:就是从博物馆里调一些真东西,再拿一些高仿的假东西,真的假的掺和在一起,一个个考试,看你的结论对不对。”
彭中天(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
由国家仲裁解决真假问题
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彭中天博士认为,鉴定的关键是行业高度专业化:“把鉴定行业细分,像医院一样设立文物鉴定院。医生治坏了人、专家鉴定错误,要让医院、鉴定院负责。一件文物拿过来,就像检查病人身体一样,先进行设备检测,再转到专科门诊做鉴定,如果还有疑问,就专家会诊。如果一家鉴定院看不明白,就换一家鉴定院,如果还说不清楚,还有国家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了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
鉴定院可以盈利,但是仲裁委员会是不盈利的。通过这个权威性的鉴定体系,文物真假难辨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如果鉴定委员会的决定跟鉴定院结果不一样,就像是医院出了医疗事故,鉴定院作为法人,要负法律责任,文物鉴定院又可以追究专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