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汉代玉凳”引质疑 收藏界痛批鉴定潜规则
记者 蒋铮
2012年开年,一座“汉代龙凤纹玉凳梳妆台”以2.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出现,虽有人拍下但最后并未成交。
从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缕玉衣”,到今年的开年大戏“汉代玉凳”,其伪造的劣质程度,已经引起公愤,但依然不断有中国最权威的“砖家”为赝品“保驾护航”。
专家鉴定“走眼”,导致他人经济损失,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吗?北京鉴定专家张进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答复,犹如一盆冷水:“不能!鉴定专家可以说是个人学术观点。要跟鉴定专家打官司,凭哪条法律?我就没听过有赢过的!”
诚然,尽管导致银行损失5.4亿元,但“金缕玉衣”案的鉴定专家们,至今仍高枕无忧。这次的"汉代玉凳"事件除了制造丑闻,又有谁会担责呢?
“汉代玉凳”引来集体质疑
今年春节,一个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的东西,拍出2.2亿元的天价。据拍卖公司介绍:这套玉器“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是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
玉凳一出,引来网络和民间集体“捉鬼”。首先跳出来的,反而不是文物鉴定专家。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他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从图片来看,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认为,汉代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和礼仪制度。隋唐之后,凳子的原型———胡床才开始普及,随后衍生出凳子和椅子。汉代人都是“席地而坐”,当时还没发明这样的凳子。
继“外行”之后,收藏界人士也从专业角度开始挑刺。
北京资深古玉鉴赏家杜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古玉鉴定其实非常简单,它不像字画、瓷器是人工做出来的,而是天然形成的矿物。这个“汉代玉凳”横跨好几个朝代,玉器却是同一种玉料、同一种沁色(指玉受土地所含其他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变化),显然就是假货,“可以是工艺品,但不是古玉器”。
“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作者、知名学者吴树认为“玉凳”必假无疑,“汉代等级森严,似这般大件物品,恐怕也是达官贵人所有,若是出土之物,势必为大墓之陪葬品。依据相关规定,拍卖公司的拍品预展前须经文物部门审核,真是出土之物的话,能通过审查?换句话说,文物部门已变相认定此拍品是普通工艺品而已!”吴树在电话中感叹:“即便如此,按照现有法律,文物部门对拍卖公司的拍品打真不打假,明知道是赝品也不会阻止它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