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日上午: |
|
[直播预报]:
9月2日下午15时50分至17时50分,将举行“世界华文传媒聚焦成都”记者招待会。本网将现场直播。 |
(2007-09-02 11:23:43) |
|
|
[直播员]: 今天上午的开幕式直播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关注! |
(2007-09-02 11:03:39) |
|
|
[郭招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两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都获得许多进步和发展。今天,大家带着收获的喜悦,汇聚在中国西部富有魅力的城市成都,一起探讨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这里,我首先代表中国新闻社对各位应邀从世界各地前来出席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论坛取得丰硕成果。我的讲稿已经印发给大家,如果各个媒体需要报道,就以我发给大家的文稿为准,我在这里就不宣读。谢谢。 |
(2007-09-02 11:00:34) |
|
|
[主持人谢亚芳]: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欢迎来到今天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最重要的媒体高端论坛,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谢亚芳,今天一进入会场我首先为我后面这个论坛标志深深吸引。我凝视这个标志的时候起初不知道主办方的意思,当我看到这个“华”字的时候,我突然豁然开朗。这个首先是结合了我们眼前这个缤纷世界所有对基本的元素,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个颜色中间,很会配颜色,但是你看那个“华”字,它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颜色与颜色之间有一个过渡、渐进的过程,我突然领会到这个大会的意义,其实就是通过沟通和交流,呈现出这样和谐的美感。刚刚许副委员长也强调“和”。怎么样和而不同,但能够求同存异,所以在座的各位,把中国华文媒体、中国和谐的概念传递到世界上去,又怎么样为和谐的世界尽一份心力。在论坛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听这次大会的主人家郭招金他的观点。热烈欢迎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社长。 |
(2007-09-02 10:57:24) |
|
|
[葛红林]: 谢谢许副委员长的精彩讲话。今天上午的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请大家休息一下,我们紧接着举行高端论坛。谢谢大家。
|
(2007-09-02 10:44:39) |
|
|
[许嘉璐]: 促进和谐,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最重要一点就是“和”“合”。第一个“和”是和平的和,第二个合是合作的合。人们都说和和和合,都没有注意到两个字意思的不同。第一个和是母音的东西,就像现在的交响乐,几个乐器音色不一样,高低不一样,奏出来它就是和谐的,它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唱一和,你一唱我和上去,这两个声音要和着更美。合作的合本意是一个“合”字,上面像人字一样的,那是一个盖子,可以合成一个整体,我们既追求相互之间的合,又强调不同单位人与人、社区与社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盒盖、盒顶,我们去买盒子关起来要没有缝啊,你去买东西有缝你不会买的。所以从上世纪的和谐万邦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公元前十几世纪到二十世纪发生了几件事情,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再到大同世界,也就是孙中山先生写的天下合一。从那个时候起就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文化的基因。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和谐指什么呢?它有四个内涵。从小说到大,首先人身是一个客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特别是心与身的和谐。第二,豁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和群体与群体的和谐。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一个和谐,现实与未来的和谐,今天与明天的和谐。这种对和谐的追求是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自然和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宠物、野外的昆虫、地里所长的植物都会在和谐的情况下成长,不和谐,它慢慢调理到和谐。但是人不同,人是自觉的,总结出了大自然与人的规律,因而自觉地去追求和谐。这种自觉在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几乎成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中华民族在公元前十几世纪的时候,也就是三千多年前的时候已经落下了文字,而且作为后世的经典。第一,追求“和合”,追求和谐,使中华民族独树一帜。我们不能说中华文化是最好的文化,但是在追求和谐的理念上,的确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何以见得?今天全世界种种文化都发源于史学家称之为的“轴心时代”,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到九世纪。希腊出现了柏拉图 ,印度出现了释迦摩尼,中国出现了孔子。有希腊和当时的中东文化相结合又诞生了犹太教,犹太教又诞生出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到公元6世纪70年代,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又衍生出了伊斯兰文化。我们今天的经典,明确地追求和,追求善,反对斗,反对争,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我无须展开,在座的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因而现在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又出现了中国责任论,让我们在和谐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不管什么论,都是以己之心夺人之腹。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把你杀死。杀死了他不算犯罪,因为你是为神而战。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世界上几大宗教都在中国争夺中繁衍生根,但是和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共同存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一次宗教战争,我们的包容就因此而体现了。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动荡的世界,是一个神经分裂的世界,是一个让人心、家园不得安宁的世界,也是一个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的世界。这个时候人类需要什么?需要一种和,需要心灵的和,家庭的和,社区的和,民族的和,世界的和。当然,这是理想的。可是人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力量。尽管我们祖宗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大同世界,至今仍没有实现,人类的杀戮和矛盾越来越突出,但是人类追求大同世界的目标也许要经过十代、二十几代。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过几十代。换句话说它是遥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实现世界的和谐这个目标。但是中华民族既然把这个作为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那么我们一代一代人就应该为它们,我们媒体和从业人员能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个准确把握,再去看中国发展和促进和谐,就会焕然一新,就比国外媒体看问题深入几分。这不仅是对华人华侨的团结和促进,心灵的提高,而且也是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和幸福作出了我们的贡献。以上的浅见如有不当,请各位专家、朋友指教。谢谢。 |
(2007-09-02 10:43:26) |
|
|
[许嘉璐]: 第三,要想抓住机遇,应该努力提高华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我这里所说的整体素质主要是指中华文化修养。我说这句话似乎有点唐突,因为我没有做详细的调查研究。我是从国内的媒体从业人员和他们频繁的接触中感觉到,国内的所有媒体没有一家例外地把中华文化的修养看得太低,因此,我不怕面对这么多媒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从前,这点不行。当中华文化复兴,人类开始思考过去,当现代的人想从祖先的智慧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精神的时候,我们媒体的缺陷,从业人员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我由此推想,大概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优点之多,不足也是有的。有的在国内受了教育以后,出国了,在国内所受的教育就没有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出去以后,为了生存,就拼命奋斗,哪有时间沉静下来,坐下来读一点东西。因为只有当自己的中华文化修养深厚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够正确解读祖国发展的潜力,特别是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这两个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有人认为科学发展的提出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遇到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短缺,是一种应对的措施;因为国内收入差距加大,造成了种种不稳定,于是提出社会和谐。不错,不能排除现实的提醒和警示,但是他们不同。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从来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是中华民族为人治国的根本理念。当然,“科学发展”这个词,“促进和谐”这个词组要在我们本国文献里去找是没有的,但是理念是存在的。 |
(2007-09-02 10:25:52) |
|
|
[许嘉璐]: 现在说到媒体,不瞒大家说,我现在看新闻,主要依靠电脑,但是我看重要的东西我还是要找报纸来,既省眼睛,又可以没有时间限制。我还可以靠在沙发上看,坐在小凳子上看,坐在汽车上看。不会为环境所困。我说了这么多,我的结论是,在一段时间里,现代的技术可能要让平面媒体下降,但是就像西方的学者质疑西方的传统一样,到一定的候,整个人类还要回归到老祖宗发明的纸张和印刷上来。因而,我是不悲观的,但是对眼前的挑战,我们还是要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它的双面特性,取其利,避其害。让我们华文媒体在这样的冲击下站稳脚跟,发行量越来越大,我认为有两点起码是可以利用的。
第一,就是我们媒体有个性。你办出自己的特点,而不像任何一个大的网站一样,有文必录,有文必摘,让你无从选择。一份报纸有你自己的特色,我买你就是看你的特色。其实我们媒体建立网络版,我也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特色。第二、生活化。因为我们媒体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社区之上。各国的情况不同,所在国的生活情况不同,包括传递祖国的消息,我建议,虽然可以直接用新华社发的话,最好能够改写生活化一点。我们华人华侨包括我们媒体的领导和从业人员,很多人不知道,我就借用禅宗的一句话说,佛法在实践,真理就在生活。站、立、坐、卧皆有佛性。我们媒体爱国的情怀,对祖国的正确报道,通过生活化的说法,通过日常的小事传递给华人华侨,传递给华人社会。让它个性化、生活化,我想我们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说的第二点。 |
(2007-09-02 10:19:02) |
|
|
[许嘉璐]: 第二个机遇,机遇的第二个方面,这就是现代技术的出现。现代传媒传输技术,传输、显示、储存的技术是双刃剑。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缩小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它也给传统的媒体制造了困难。我们郭招金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到向北美平面媒体的销售眼下在缩小,是不是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之后,推出了网络媒体版以后,平面媒体一定要衰落和消亡?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什么?因为现在的生活的确节奏很快,而且越来越快,就在你不断加快的时候,人类实际上是自己在折磨自己,自己在毁灭自己。飞行的速度似乎成了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建筑,工期越来越短;建桥,通行的时间越早越好;飞机,从中国飞到美国越快越好;计算机的速度不断地提高;电视画面的闪动也是越快越好。这无论对人的身还是心,都是隐形的摧残。只不过当人们沉浸在快速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作用开始被人们感觉到,比如原来不用计算机,后来是台式机,286计算机。那个时候还不普及。后来鼠标出现,用了时间一久,发现手指都会痛。电脑的发展在这个方面,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覆盖范围越来越宽,于是,我办公室里和家里都有电脑,笔记本越来越小,于是现在我每天都拎着笔记本电脑。眼睛不好,配了专门看电脑的眼镜,换成笔记本了又不适合了,我也懒得配了,把眼镜摘了。7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小时之后,我脊椎两边特别地不舒服,一直到背上,酸痛酸痛。我想起来你们所说的计算机综合症,还好,我作为一个老人,我不会去搜寻那些稀奇古怪的内容,网站里的资讯。我单就这个,我已经感到我成了“奴隶”了。有的时候,把计算机从眼前挪走的时候,拿着钢笔和圆珠笔,我发现它不大听我指挥了,写出的字不是我原来的字。如果用毛笔写,尤其显示了此点。现在,已经开始有人,我相信将来这种人越来越多在怀疑,到底我们应该做现代技术的主人还是应该做现代技术的奴隶?这种快捷是不是人类的发展必然要的?现在这种快速不仅仅是给建筑界,刚才我所说的商业带来影响,还有对学术的侵略。因为我写一篇学术论文,一上网,无论是用Google还是用百度,都可以在瞬间把我所需要的资料搜索出来,我只要输入我的主题。于是,下载,剪切,粘贴,加在我的论文里就可以了。现在在高等学校,学术界,本科院校,这一类作品很多。但是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人类,对于自己,沉下心来思考,没有时间。你不迅速啊,人们总是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不会是高质量的生活。沉静、安宁才会给人提供创造智慧的机会。 |
(2007-09-02 10:14:05) |
|
|
[许嘉璐]: 再有,不久前美国政府宣布,把看中医纳入了美国保险的范围。换句话说以前到中医那里看病、吃药,保险公司是不管的,但是现在是以西医为主。过去中医被认为是伪科学,是被禁止的,现在被认为是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是西医的理论解释不了的。越来越多的西方政要有了疑难病症以后到中国来治疗。据我所知,国家元首,总理、副总理,络绎不绝。中医在非洲,无论是对付艾滋病还是疟疾,还是其他的疾病,都受到了老百姓热烈欢迎。中医在体现中华文化的根本理念上是和我们的语言与文字一样的,直接、形象而透彻。这一方面中医内涵的丰富远远超过戏曲、音乐、舞蹈、秧歌、剪纸。所以我曾经预言,中华文化走出去给世界人民作贡献,第一波是汉语汉字,第二波可能就是中医。总而言之,随着中华文化被人认知和欢迎,华人和华文媒体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前的经济社会中还有第三点,这就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思想以及艺术界、建筑界、史学界、哲学界开始从根本上质疑西方传统文化的科学性,这种质疑正式形成浪潮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隔着大西洋,欧美联成一片。到上世纪末,已经形成刚才所说的几界,概括成为思想界,在学术层面上的主流进行探讨。但是我们从西方的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上很难感受到。因为这种对自己的传统历史质疑的声音尽管是大的学者和思想家形成了种种的流派,他们在社会上的声音是微弱的。西方人在质疑自己200多年来的现代传统的同时,在寻找世界未来的答案。于是人们纷纷把头掉向东方。因而,因而研究印度学、中国学、日本学的人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多。东方的大国中,中国,尤其引人注目。像英国,专门成立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几所大学。这些在今天可能还是隐性,但是已经存在。这为我们华人华侨媒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
(2007-09-02 10:07:50) |
|
|
[许嘉璐]: 刚才在我们领导讲话中提到,现在在全世界学习汉文,据我所知,到今天为止,已经在全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175所孔子学院,这还不包括我们侨办所联系支持的华文学校。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在北京举行的图书展览会,一份叫《翰林世界》的杂志,成了这个博览会的一个亮点。当天,国外几百家,有企业,有学校,争着来订。这种需求反映了古老东方的中华文化在多元化的趋势中成为耀眼的一员,不是我们主动的输出的,不是我们用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而是世界各国需要中华文化,175个孔子学院没有一所是我们主动找人家,想建立孔子学院,都是各国的教育部长、教育官员或者是驻华大使在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待排队批。我们应各个国家的政府与人民的要求,前去开办的。今天,懂得汉语、汉字的很多,比如我们华文媒体发行的对象都是海外人民。所在国的人民认汉字、会汉语的人多起来,他们就是未来潜在的受众。仅此一点显示了文化的多元化给我们提供的空前的机会。 |
(2007-09-02 10:01:00) |
|
|
[许嘉璐]: 另外一点,这就是势不可挡的世界多元化的趋势。自一百多年前,我们首份华文媒体在海外创刊,100年来,世界始终朝着单元化、一元化发展,二次大战前,是单一的。二次大战后,逐步形成美利坚化。但是多元化的呼声、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已经形成。单级化走到了今天,走到了不仅仅是公开的实施,文化的侵略,而且动枪动炮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在我们引进产品、技术、教育体制等等的同时,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本民族的价值观,全部都没有了。因而在五大洲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出现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呼声,很多国家逐渐采取有力地措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我在不同的场合上不止一次地引用了新加坡李光耀先生在1989年所说的一段话,新加坡是个多元的社会。李资政说到:如果我们实行了双语教学,获得的是华人,获得的是马来人和印度人,如果我们抛弃了双语教学,如果我们抛弃了中华文化,我们新加坡无论发展得多么先进,经济多么地富裕,我们丢失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充其量是一个伪西方文化。李资政说只要你失去自己民族的根,你西方化以后也是伪的,不是真的。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西方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至少给我们华文媒体提供了比过去要宽松的多的生存空间。 |
(2007-09-02 09:56:37) |
|
|
[许嘉璐]: 本来,我们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到了别人的国土上很自然地,几千年来的传统,各个国家无不例外就要视外来者为非我族类。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自然就更为艰难。本来应该大家乡情、国情、同胞和手足之情可以成为我们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与繁荣的最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毋庸讳言的是,在各国的华人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还不够团结的现象。虽然发生在国外,但是祖国的人民因此而为我们华人华侨着急、焦虑甚至痛心。因为不管是在哪里的华人华侨,离祖国多远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都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子女在外面奋斗、创业。既为自己的家庭,也为当地的社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刚才几位发言者在讲话中无不提到“和”,“和谐”,“和合”,这本来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品质,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免不了有错位。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引导华人媒体为世界各国的团结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由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新移民出现了。而移民出去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都有。这样很自然地既把我们的智慧和优良品格带出去,也难免地把我们民族固有的毛病也带出去。如果仅仅是旅游、参访,一过去也就罢了,而长久居住在那里,的确就像刚才有些人所说的,我们华人华侨就是中国的形象,就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因而我们认为,我们华文媒体还应该主动地肩负起提高华人社区的整体素质的任务。
既然如此地定位,那么我们如何完成自己的功能呢?或者可以进一步提出如何让我们华人媒体发挥更大地作用,承担起更多地职责。如何能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以及现代传播技术的挑战与刺激的情况下让华人媒体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两个方面。
第一、希望我们华人媒体高度地重视和紧紧地抓住当前发展、壮大、提高最佳的机遇。我认为抛开现代技术的挑战,暂且不谈,当前的确是华人社会与华人媒体发展成长的最佳时期。这一方面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骄人成绩。在外的华人华侨无不以中华民族开始振作起来感到骄傲、感到自己的腰杆挺直了。祖国每天发生的事情有多少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华人媒体传播给在外的游子。这当然是最重要的职责。我认为当前尤其是胡锦涛先生提出我们要科学发展,要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两个命题尤其给我们华人华侨带来了贡献的机会。联合国一共192个成员国,就我的浅陋所知,在这192个国家里,还没有哪一个执政党提出自己的国家要科学发展,要促进社会和谐。尽管在他们的政治宣誓中,在他们的竞选纲领里也可能提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把它明文写在自己的宗旨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让它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只此一家。为什么?我暂且不表,我这里只说,这是我们华人媒体最佳的机遇。 |
(2007-09-02 09:51:50) |
|
|
[许嘉璐]: 第一点,在境外的华人媒体,它功能的定位到底应该是怎么样。据我所知,这些媒体在建立之初,已经在艰苦的环境里连年发展,发展中不可避免有挣扎,那个时候锁定的宗旨无疑是服务于华人社会,这就包括社区、企业以及不同的人群。同时,华人华侨有个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优良的传统,就是心永远和祖国连在一起,永不忘根,因而传递祖国的信息自然就成为媒体繁荣的第二个原因。近年来,和平统一祖国,或者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愿望和历史使命。因而,促进和平统一,促进两岸的和平交流,就成为第三个功能。
在我浏览若干份华人媒体,若干种华人媒体之后,以及在与华人媒体的从业者、领导者接触之后,我个人觉得,我们还应该有第四个功能,这就是促进华文人社会团结。所有离开祖国到各国去创业的华人华侨,都很不容易。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已经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也有的还在艰难地起步,还在奋斗,或者说得严重点,还在挣扎。 |
(2007-09-02 09:38:43) |
|
|
[许嘉璐]: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参加这次第四届华文媒体的盛会。组织者让我在这个会上讲几句话。对于媒体,我并不生疏,但是对于华文媒体,就似乎隔了一层。但是由于每年都要出访。五大洲都曾经不止一次地去过,每到一地都要接触我们华人华侨、侨民,以及华人媒体。因此,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感性认识。我也有幸去年到匈牙利参加了欧洲华人媒体盛会。这样多年来所积累的,特别是近年来看到华人媒体艰苦奋斗、发展成长的状况,有所感悟,或者说有所悟。就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世界媒体发展的共享和我的感性知识,关于华人媒体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谈几点意见,供在座的各位参考。
|
(2007-09-02 09:34:09) |
|
|
[葛红林]: 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讲话。 |
(2007-09-02 09:31:51) |
|
|
[李海峰]: 海外华文传媒是营造侨社和谐氛围的重要力量。我们高兴地看到,自2001年"第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成功举办以来,海外华文传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在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侨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希望海外华文传媒在华侨华人社会中积极倡导"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促进华侨华人社会的团结合作,与住在国其它族裔人民和睦相处;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鼓励华侨华人同胞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博采世界文明之长;倡导"和衷共济"的公德思想,促进侨社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协作互助、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倡导"和气升财"的商业道德,促进华侨华人同胞合法经商、诚信经商、文明经商;倡导"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重视睦邻友好,鼓励华侨华人同胞成为推动中国与住在国友好合作的民间使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本次论坛将以"华文传媒与和谐世界"为主题,请大家就此进行深入的研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加深了解、增加共识,加强海内外华文传媒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创和谐世界、和谐侨社的新局面。
预祝"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2007-09-02 09:30:11) |
|
|
[李海峰]: 中国政府十分关心重视侨务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主席已多次对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做出指示。今年六月,胡锦涛主席在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更殷切寄语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希望他们在推动住在国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做中国统一大业的积极促进者,做中华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积极推动者,为中国的繁荣与进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2007-09-02 09:29:04) |
|
|
[李海峰]: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美丽的成都隆重开幕。我谨代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对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从海内外云集蓉城的华文传媒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届论坛顺利举办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生活在世界五大洲的几千万海外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身居海外、情系桑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分布在华侨华人聚居国家的众多华文媒体,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奋斗,在服务侨胞,促进华侨华人与当地主流社会的沟通与融合,宣传介绍中国的发展进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所在国与中国的了解与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这里,我作为中国政府主管侨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和华侨华人朋友的娘家人,要向从五大洲远道而来的华文传媒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你们向生活在海外的广大华侨华人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
(2007-09-02 09:26:39) |
|
|
[葛红林]: 请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女士致辞。 |
(2007-09-02 09:25:46) |
|
|
[主持人宣读蔡武贺信]: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组委会并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
欣闻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美丽的蓉城隆重开幕,我谨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这次盛会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自2001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以来,影响逐步扩大,正在成为海内外华文传媒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海内外华文传媒在报道中国新闻、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当地华侨华人社会的团结与进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久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人员往来,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等方面,海内外华文传媒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难得历史契机,中国人民对这两次盛会充满了热情和期盼。我们相信并期待着海内外华文传媒对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客观、准确、全面的报道,将一个文明、公正、民主、进步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我们主张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在平等、互信、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共享繁荣。海内外华文传媒在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民族夙愿。海内外华文传媒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反独促统、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大业上,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以“交流、合作、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必将进一步扩大海内外华文传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海内外华文传媒取得更大的发展。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武
2007年9月2日 |
(2007-09-02 09:24:49) |
|
|
[葛红林]: 请主持人宣读国务院新闻办蔡武主任贺信。 |
(2007-09-02 09:23:43) |
|
|
[吕家明]: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出席这一次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举行了三届,一届比一届成功,现在已成为世界华文传媒的盛事。
海外华文传媒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据学者的统计,在海外52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过的华文报刊,累计达4000多种,目前仍在出版印刷的有500多种,其中报纸有100多家,刊物230多种,华语广播电台70多家。
这些媒体,分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过去很难有机会共聚一堂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但有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后,海内外华文媒体都有了交流的平台,大家有机会携手记录华文媒体前进的历史,共同研讨在世界形成一种力量。
出席论坛的,都是华文传媒的领军人物和国内传媒高层代表,所以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海内外华文传媒"首脑峰会"。
华文传媒的发展跟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华文传媒论坛在中国举行,同业就更能亲自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感受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发展。
这一届的论坛是首次在中国西部城市举行,出席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五大洲4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400多位传媒代表。我企盼,也相信,在与国内传媒高层代表共同探讨传承中华文化、携手共谋发展等主题的过程里,大家可以取得丰盛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世界华文传媒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加强华文传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谢谢大家!
|
(2007-09-02 09:22:45) |
|
|
[葛红林]: 请海外媒体代表、《明报》(北美)行政总裁吕家明致辞。 |
(2007-09-02 09:21:17) |
|
|
[詹国枢]: 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尤其是中文报纸的同仁,我想真诚地表达合作的一向。并简单介绍一下合作的方法。《人民日报》一开始和美国、印尼熊德龙先生合作,我们的合作方式是由国际日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提供第9到16版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印尼的国际日报可以直接得到精心编排的中国境内和香港特区的一手新闻,而我们这两家报纸也得以借国际日报这个载体在印尼扩大发行,这是名副其实的合作共赢。目前已经成为印尼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今天,我们又与《成都日报》海外版合作,在日本,我们推出的周刊,在英国我们出的两个版,这是各种不同的方式。今年有这么多的华文媒体在座,相信我们有合作的机会。欢迎大家来察看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中文热,使得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新的合作机制,闯出华文媒体重要的合作空间。国内媒体之间和海外传媒之间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手合作共赢,共创华文传媒合作共赢,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007-09-02 09:20:07) |
|
|
[詹国枢]: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今天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这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界的又一次盛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参加会议的境内媒体对本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有人说哪里有蓝天碧海哪里就有华文传媒,此话很好地概括了中华文化香飘四海,海内外华文传媒蓬勃发展的状况。中国境内传媒正积极走向世界,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同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互动交流已经成为海外华文传媒的新课题,感谢主办单位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既是海外同行的难得聚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合作的平台,借此机会我要简要介绍一下本人所供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们这份报纸已经创刊22年,有15个点,发行86个国家和地区,自创刊以来有幸得到国家三代领导人,邓小平、胡锦涛的关怀,他们分别为创刊10周和20周题词,鼓励我们主办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使报纸真正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中国媒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
(2007-09-02 09:17:08) |
|
|
[葛红林]: 请国内媒体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致辞。 |
(2007-09-02 09:13:50) |
|
|
[李春城]: 长期以来,海内外华文传媒心系西部、关注成都,在帮助我们加快发展、扩大交流合作、宣传成都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今天的成就,凝聚着海内外传媒朋友的智慧和辛劳;试验区建设,更加需要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真诚地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搭建起成都与海内外华文传媒增进共识、深化合作的友谊之桥,在更深层次上谋求新的发展。希望世界华文传媒的朋友们把成都作为挖掘好题材、发现好新闻的重要城市,作为促进四川发展、加快西部开发的形象窗口,也作为与家人、朋友观光旅游、休闲美食的体验之地。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蓉期间留下美好记忆。
祝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成都)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
(2007-09-02 09:12:21) |
|
|
[李春城]: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经2300多年的历史变迁,承继着悠久的古蜀文化,融合着灿烂的现代文明,形成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今日成都,以其良好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城市特色和优越的发展环境,成为海内外朋友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初步呈现,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今年6月,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成都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我们将以试验区建设为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起点,坚定不移地走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道路,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
(2007-09-02 09:11:46) |
|
|
[李春城]: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成都)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论坛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和世界各地华文传媒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
(2007-09-02 09:10:58) |
|
|
[葛红林]: 请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先生致欢迎辞。 |
(2007-09-02 09:09:59) |
|
|
[蒋巨峰]: 今天来自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00余名华文传媒的领军人物以及国内各主要新闻机构的高层代表聚会四川,以"华文媒体与和谐世界"为主题,共商海内外华文传媒合作与发展大计,这不仅是全球华文传媒的一大盛事,也是四川对外开放的大事。开好这次论坛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关注四川、了解四川,推动四川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这次论坛,使四川与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创美好明天。同时,也热忱地欢迎大家多到四川各地考察,更多地了解四川、宣传四川,对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最后祝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谢谢大家!
|
(2007-09-02 09:09:23) |
|
|
[蒋巨峰]: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山川秀美,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700万,经济总量居西部第1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科技实力雄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稳定可靠的粮食、副食品生产基地、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水能开发基地。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呈现出勃勃生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四川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我省与20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全球500强企业有127户来川落户,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也积极来川交流合作、投资兴业,四川已成为一个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当前全省正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这个主题,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力争早日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
(2007-09-02 09:08:09) |
|
|
[蒋巨峰]: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
(2007-09-02 09:07:07) |
|
|
[葛红林]: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尊敬的李海峰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组委会、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现在开始!
现在,请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先生致欢迎辞。
|
(2007-09-02 09:05:43) |
|
|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主持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 |
(2007-09-02 09:04:23) |
|
|
[主持人]: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女士,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先生,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先生,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先生,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屠铭德先生,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女士,国务院侨办文宣司司长刘辉先生,国务院侨办政研司司长王晓萍女士,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先生,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刘北宪先生;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先生,省政协主席秦玉琴女士,省委常委、副省长魏宏先生,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先生,省委常委李登菊女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先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忠信先生,省政府秘书长王东州先生,省政府副秘书长乔仁毅先生;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先生,市人大主任骆隆森先生,以及成都市委和市人大有关领导,再一次欢迎你们! |
(2007-09-02 09:03:01) |
|
|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的蓉城,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由中国新闻社、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天府之国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和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共计600余位嘉宾会聚天府之国成都,共谋华文传播事业发展、共商西部崛起、振兴四川成都大计。这将是一次全球华文传媒交流合作与发展的盛会,也是一次向世界宣传成都、展示成都的盛会。
|
(2007-09-02 08:59:35) |
|
|
[直播员]: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代表与嘉宾正陆续就座。大会开幕式即将开始。 |
(2007-09-02 08:56:00) |
|
|
[直播员]: 本届论坛是世界华文传媒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五大洲四十七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四百余位世界华文传媒领军人物,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知名报媒和网络媒体的高层代表共六百余名嘉宾参会。 |
(2007-09-02 08:42:33) |
|
|
[直播员]: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中国新闻社、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 |
(2007-09-02 08:39:00) |
|
|
[直播员]: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将于9月2日上午8时50分开始举行,本网将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
(2007-09-02 08:34: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