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状元卷什么模样?古代老师如何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和私塾教育的疑问,如今可以在河南大学校园内展出的2000余件珍贵的笔迹墨宝中一一得到解答。
10月17日,记者在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的展厅内,目睹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该展览以“红烛业”为主题,展品大致划分为旧时学生的课艺作业;旧时老师批改过的课业卷;旧时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红誊课业卷;旧时科举的有关实物等四部分,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明朝。
【解说】状元卷什么模样?古代老师如何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和私塾教育的疑问,如今可以在河南大学校园内展出的2000余件珍贵的笔迹墨宝中一一得到解答。
10月17日,记者在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的展厅内,目睹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该展览以“红烛业”为主题,展品大致划分为旧时学生的课艺作业;旧时老师批改过的课业卷;旧时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红誊课业卷;旧时科举的有关实物等四部分,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明朝。
讲解员告诉记者,之所以选在河大展览,是因为清朝末年最后两次会试是在开封,当时的贡院就在河大,这些朱红批点的文章是首次公之于众,其目的就是让现代人感受当时的师德师风,让尊师爱教代代相承。
【同期】讲解员 马屯富:我们举办这次展览,主要就是,弘扬师德师风,一个是尊师重教嘛,然后就是从这一篇篇试卷中就能看出,当时老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就是在治学这方面是非常严谨的。
【解说】展品中,一件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的复制品,吸引许多参观者慕名观看。此卷属于册页式,共19折,正文之前有顶天朱批“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正文后还有9位考官的官职和姓名。正文为馆阁体小楷书写,共2400余字,朱笔断读,一气呵成,从这些工整的笔记中,可以看到旧时文人的胸怀和抱负。
记者在学生写的课业卷上看到,每份都有先生的批改痕迹:精彩之处圈圈点点,不妥之处则标记出来,让学生再做思考,在文末还有一段评述,态度非常认真。前来参观的市民,也对这些珍贵的藏品所展现的师德师风,感慨万分。
【同期】市民:一个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再一个看看前辈文人,他们的治学态度,过去的考试相当严格的,虽然也有作弊,但是总体来说,这1300多年代的科举考试,为中国真是选拔了很多优秀人才。
【同期】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批改还有这上面的字迹,我有更深的感触,咱们现在的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像古人学习,我就发现这上面的字迹,不管文章的优劣,这个字体写得都非常的工整,这个是我们现在大学生都非常欠缺的。
记者 高予妍 河南开封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