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
原北京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手 奥列格 (在此,我特别就自己的行为深表懊悔,特此向这位女士和公众道歉)
(解说)
近日,一段拍摄下一位外籍人士在火车上对中国女乘客行为无礼且恶语相向的视频,在中国的网络广泛传播。迫于舆论压力,外籍男子通过其供职单位----北京交响乐团发表了公开道歉,最终被交响乐团解聘。更早些时候,5月8日晚,一名英籍男子酒后在北京宣武门地铁附近对一名女子进行猥亵,有人发现后进行制止并被北京警方拘留审查。这两段短短的手机视频,激起了全国的愤怒声浪。5月18日,北京市公安部门宣布开展清查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外国人的“百日行动”。在一些西方媒体上,北京也第一次与排外联系在了一起。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至今还在传唱,这次行动是否意味着北京不再欢迎外国人?
(同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 中国社科智讯顾问 唐钧(北京精神讲包容嘛 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其中之一 但是你来是可以 你来必须是合法的 执法不应该有身份和国籍之分 因为很明显 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没有必要 跟国籍去联系起来 更不必要去煽动这种 极端的民族主义的东西)
(解说)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交往的活跃,来华外国人越来越多。从2000年开始,进出中国的外籍人次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现在已经是每年五六千万人次。而根据中国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居住在北京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有将近十万人。而在北京生活的外籍人员中,韩国人规模是最大的,他们中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的东北四环的望京区域中。据韩国MBC电视台报道,北京公安的100天的专项整治让在华韩国人进入“非常状态”。因为有传闻称,目前在华非法滞留的韩国人可能多达2万,几乎每6名在华韩国人中就有一人是非法滞留。易知路中文学校是位于望京新城四区的一家汉语培训学校,学校负责人表示,现在学校学员共有40多个,以来自使馆输送过来的韩国、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商务人士居多。此次公安部门的整治对学校并没有影响,不过她也坦言,学校也曾经一度有过因签证过期而被迫退学的学员。
(同期)
蒲育 易知路中文学校负责人(比如说倒退十年以前 我们做对外汉语 当时就感觉对外国人来说 我们要尽大可能提供所有帮助 最大优待 但是慢慢 外国来得越来越多 中国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也越来越强 当然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了 我们还是抱平常心的 如果我们每天把他们(学员) 像上帝一样看 我们肯定也受不了)
(解说)
如何看待来中国的外国人?实际上属于中国发展过程中“成长的烦恼”。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员莫纪宏认为,一方面,在传统的“外交无小事”“来者是客”的观念下,执法者和民众对外国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待”,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待遇,却让一些民众产生了情绪。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同步的是涉外法律的相对滞后。目前正在使用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颁布于1986年12月,新的《出入境管理法》,现在人大常委会还在进行二审。
(同期)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员 中国社科智讯顾问 莫纪宏(为了鼓励外商的投资 还有促进高科技人才的引进 这三十年来在有一些领域 比如外国人的所得税 还有外资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 还有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领域 我们恰恰是给了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所谓超国民待遇 是因为在经济领域 发生了一些超国民待遇 结果就被无限地放大 被社会公众放大 被外国人自己放大 认为好像高中国人一等 这都是长期养成的坏毛病 你把他惯坏了 现在又不敢惹他 这个显然执法机制有问题)
(解说)
与网络上的热议纷纷相比,在北新桥曲曲折折的胡同里,有一个名叫“the hutong”的小院显得格外僻静。马克是澳大利亚人,04年来到中国从事活动策划,07年开始注册了“胡同”公司,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200平方米左右的四合院,笼罩一颗枣树的树荫之下。厨房里十几个外国游客正在学习包饺子,把锅碗瓢盆弄得叮当作响——这里就是马克每天“办公”的地方。
(同期)
马克 胡同学校活动总监 (我自己的爱好是中国茶叶 我特别喜欢让外国人多了解 中国茶叶的历史 然后就是品茶 我觉得对外国人是一个窗户 可以进来 多了解中国 我多喜欢中国 因为每天我起来 就是起床在中国 我知道百分之百有一个挑战)
(解说)
因为16岁时中药治好了自己的关节炎,马克很早以前就对中国心生向往。后来,马克成了一名导游,每年都会带团到中国香港等地,并开始喜欢上中国的茶。凭着网站营销,马克的胡同学校越来越受欢迎,有时一天能接待三四拨儿学员前来学习茶道和中国菜。但马克觉得赚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也不喜欢别人叫他“老外”,也并不觉得自己享受了到了“超国民待遇”。
(同期)
马克 『胡同』学校活动总监(比如说我是澳大利亚人 如果中国人想去那边工作 你不可能随便去 随便挣钱 然后不扣(税) (中国)环境肯定有变化 对人的规则也肯定有变化 我也尊重政府的选择 有的时候有一些邻居 过春节也送给我们一些饺子 我也送给他们一些礼品 从澳大利亚(带来的)那种交流很随意的 你对人怎么样 他们也肯定对你怎么样 对吗)
(解说)
与一些来中国“淘金”的外国人不同,马克的合伙人、喜欢养生的谭克唯,认为来中国是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谭克唯父亲祖籍山东,母亲是爱尔兰人,他自己则出生在澳大利亚,并在那学习了中医。因为喜欢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哲学,他于04年来到中国,现在胡同学校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中医服务。
(同期)
谭克唯 Alex Tan (我第一次来中国 一两年就走了 但是在这儿见到了我的爱人 所以现在我觉得 这里有点家的感觉了 我觉得大多数北京人 和中国人都非常热情 相比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来说 在以前更是如此 也许在三里屯 我听说外国人在喝酒 因为某些原因和中国人打起来 但在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解说)
在谈及公众热议“三非”的问题,马克和谭克唯都反应平静。马克表示,每个国家都有法律法规,中国人口多,整治和管控是可以理解。而谭克唯表示,现在很多中国人也会到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流动已经是社会发展趋势,必要的不是对流动的约束,而是管理。
(同期)
谭克唯(当我们身在外国 我们必须尊重当地的法律和文化 以及当地的居民 社区非常重要 如果我和中国人作邻居 我愿意帮助我的邻居 就像我住在澳大利亚时一样 中国人可能觉得这里很多外国人 如果你去其他国际大都市 那儿有更多的中国人每个国家都要慢慢改变人口结构、融汇各国文化。有些事物确实需要管制、有些好的事物也需要促进。)
(解说)
马克已经和一位美籍华裔女孩结婚,如今已膝下有子,每天骑车往返于胡同和家里,辛苦并快乐着。谭克唯也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并对中国的道教产生了强烈兴趣。虽然两人现在每过两年就要继续申请一次签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想长期留在中国的想法。
(同期)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员 中国社科智讯顾问 莫纪宏(过去在国际法上 有一些不太公正的外交保护 二战之后 原来外交领域的一些原则 慢慢地被人权问题替代了 不管是本国政府还是你居住国的外国政府 他要给你人权的基本保障的话 前提就是说你也要向这个政府 这个国家履行相关的义务 这种是对等的 我们讲建设法制国家 依法办事 不仅要对本国公民 它同样也是适用于外国公民的)
(解说)
在最近的“新闻”背景下,一些“旧闻”也颇值得注意。2011年10月,一位名叫玛丽亚•费尔南德斯的乌拉圭女士,在杭州游玩时,跳入西湖救上落水女子,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2012年5月,一位叫做陆杰森的美国人,在南京一家快餐店门口,与一位赤脚乞讨老人共享薯条的温馨场景,感动了无数网友。据北京公安局最新数据,目前北京已有721名外国人获得了在中国永久居住的“绿卡”。尊重是相互的,友好也是相互的。北京到底是不是欢迎你?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态度。
编导 杨茜 张楠
摄像 康登淋 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