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苏州相城区御窑社区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一部织布机旁,给一位学徒传授缂丝技艺。这个中年男子,便是不久前为首都博物馆成功复制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王建江。
解说:近日,记者在王建江的工作室内见到了这件龙袍的扫描件,听他讲述复制龙袍背后的故事。
在江苏苏州相城区御窑社区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一部织布机旁,给一位学徒传授缂丝技艺。这个中年男子,便是不久前为首都博物馆成功复制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王建江。
解说:近日,记者在王建江的工作室内见到了这件龙袍的扫描件,听他讲述复制龙袍背后的故事。
同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 王建江
复制龙袍的呢,肯定是要将不管是那个图案、色彩,还有那个它做的那个技艺、技法,都要一样的,包括材料都要一样的。
解说:据王建江介绍,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是乾隆皇帝接见大臣或外国使节等场合所穿的龙袍,因此这件龙袍无论是材料还是做工都非常考究。他说龙袍有很多种,一般的龙袍都是只有上面的龙图案使用金线,而这件乾隆龙袍,金线的比例占到了80%,这是十分罕见的。
同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 王建江
(这次复制的)这件乾隆的龙袍呢(难度)比较大,为什么呢,它全部是用金线做的,(使用金线的占)80%。它做起来硬度比较硬,所以比较难做。 另外呢,它是底子全部是“卍字底”的, 就是“卍字底”呢就是用那个(丝绸)线做的,其它的80%全部(使用金线),包括龙、云,都是用金线做的,所以比较难。这件那个乾隆的缂金龙袍呢一共用了10桶(金线),一共是5万米吧。
解说:2009年10月,王建江和另外三个学徒着手开始复制这件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为了完美地复制这件龙袍,王建江光是打样就先后6次赴北京与原样进行比较,才最终确定下来。
同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 王建江
六次呢去打样,之后呢拿到那个首都博物馆,把它对比,能达到它的那个原件的要求一样,就是去了六次。(复制这件龙袍)一共是花了两年三个月吧,四个人把它做完的。
解说:缂丝,是以蚕丝为原料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以“通经断纬”的高超技法,使之花纹图案象镂刻一样。在清朝时期,王家就开始从事缂丝制作,是名副其实的缂丝世家,传承到王建江已经是第六代。随着时光的推移,缂丝工艺在民间几乎失传,作为王家的后人,王建江承担起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王建江说,因为缂丝技艺需手、脚、眼协调,工匠常常好几个小时坐在纺机前不能离开。因为太辛苦,很多年轻人都不肯学。这让王建江为王氏缂丝的历史自豪的同时,也为缂丝技艺的传承感到一丝隐忧。
同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明清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 王建江
我们缂丝世家呢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是第六代,传到我。那我们现在呢,跟中国社科院呢联合起来,就是(成立)苏州(缂丝保护研究实践)基地吧,跟他们联合,为什么呢,把它的那个出土的那个什么文物,有的就是烂掉了,有的风化了,所以把它的那个技艺,全部把它怎么样恢复出来。我也希望有学徒来学,能把那个技艺把它传承下去吧。
(王莉莉 江苏苏州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