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一所历经百年沧桑的讲武学校,一个将帅辈出的革命熔炉。蔡锷、李根源、朱德、张开儒、李烈钧等历史名人都与其渊源甚深,重九起义、护国运动等都在其发展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
标题:百年辛亥:世纪讲武堂 革命大熔炉
【解说】云南昆明市翠湖西岸承华圃有一幢米黄色、两层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建筑,静静地立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里,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就在这个方形的四合院,一百多年前风雨际会,将帅辈出,被人们称作革命熔炉。
1909年,摇摇欲坠的清廷为训练新军,在全国设立了三所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清廷不知道的是,讲武堂的创办者之一李根源,除了日本军校高材生的身份之外,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同盟会会员。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当时这个副理云贵总督物色到了一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李根源,叫他来参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主办,他们知道这个李根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这个成绩是优秀的,而且很有组织才能,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李根源还是一个同盟会员,因此,李根源来参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他利用清朝在云南当局的信任所以他就充分的发挥了他的才干,首先他把他得那些同学以及比他高的这些校友,日本留学的士官生,大批的引进到云南陆军讲武堂,
【解说】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任教。这些有见识有能力又对满清心存异志的青年教官,使讲武堂成为为辛亥云南起义培养重要骨干和基本力量的革命根据地。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
云南陆军讲武堂呢,它这个创办者是李根源,蔡锷呢是云南新军三十七协的应该说他是讲武堂的一个兼职教官,还有一批教官比如说唐继尧啊、刘存厚啊、李鸿翔啊、张开儒啊等等,那么这些人最后是一些骨干的教官,那么事实上他们后来也成为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特别是重九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人
【解说】由于讲武堂的教员大都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这些满腔抱负的热血青年一来到讲武堂便采用新式军事训练。超强负荷的军事训练让这些学员们在身体上受到很大的磨砺。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因为这些学员一开始训练的强度很大,以致这个体力的消耗是非常的大,所以他们在这个体能的消耗上都有些问题,包括上厕所有些人甚至蹲不下去,你蹲下去以后起来都很困难,因此在这个厕所里面每一个蹲坑的前面都栽着一棵桩子,蹲下去扶着杆子,站起来又扶着杆子
【解说】坚忍刻苦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训。在课堂中,在野外演练的阵地上,学生们都牢记这一校训。而教官们也应用各种方式,宣传新思想,以革命大义激励学生。正如讲武堂军歌里的歌词一样:中华男儿,要凭只手撑苍穹。在当时,一些革命进步书刊如《民报》、《云南》、《警世钟》、《猛回头》等也在师生中广泛而秘密地流行。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你比如说有个学生叫做李伏龙,降龙伏虎的那个伏龙啊,他到周末的时候,他就跑到云贵总督府,去查看地形,查看地形干什么,今后我攻打你总督府啊,所以推翻清王朝这样的一种思想实际上已经在讲武堂的学员当中贯穿。那么学生当中呢,有的人实际上在入学之前已经是同盟会的会员,像朱德,他在入学之后几个星期他也加入了同盟会,那么平时大家就讨论怎么来进行革命。
【解说】
细数从讲武堂里走出来的著名将帅,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唐继尧、顾品珍、朱德、叶剑英等数不胜数。据统计,辛亥革命爆发前,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接受过军事训练和民主革命思想洗礼的三期学员近800人。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云南陆军讲武堂除了它的教育质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之外它还是一个革命力量的集中地,或者说是当时民主革命的一个据点,同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所以后来这些学生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的骨干力量
【解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20天之后,云南发动“重九起义”,起义军中的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前三期,而讲武堂的教官和学生也有一部分在城里做着策应工作。此次起义,让时任连长的讲武堂第三期学员朱德崭露头角,初显才华。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当然朱德他是智勇双全,不是简单的蛮干,他把他这个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前面进攻,还有一部分他带着就到总督衙门的后半部分,这个是李经羲(云贵总督)他们所在的地方,他以前在这个地方呢作为同盟会员他做过总督府这个卫队的工作,在里面还发展了同盟会的会员,所以他现在一喊话就开始展开政治攻势了,里面本来是这个机枪打得很猛的,慢慢的这个声音也就没有了,很快应该是采用正面进攻和政治攻势所以这个朱德第一次崭露头角啊,就表现了他的军事的才干,当然一攻进去,一看,李经羲跑了,朱德根据盘问相关的人呢,知道了他跑到一个姓肖的一个巡捕的家里面去,这个巡捕的老婆跟李经羲是相好,于是朱德就带着他的士兵就去追啊,把这个李经羲从这个巡捕家里面的床下面抓出来了
【解说】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继续办了19期,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讲武堂在26年间,一共办了22期,共培养了9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就达200余名。在这近一万名学生当中,最后至少有300多人成为著名的将领。第三期的朱德、第十五期的叶剑英,双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朝鲜军委主席崔庸健、韩国首任总理李范奭等都出自讲武堂。这些人物已成为了讲武堂的骄傲。
【同期】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谢本书:
讲武堂对后来滇军的影响是很大的,对黄埔军校的成立影响也是很大的,后来黄埔军校成立,讲武堂派了大批军官去帮它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宝璋:
本来清朝在云南这个统治者要创办讲武堂,培养军官然后呢带好这个部队,为巩固他得统治服务,为镇压人民服务,但是结果,这一批学生培养出来,和他们的教官一起最后成为了,推翻清朝在云南统治的掘墓人,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也是统治者所没有想到的
【解说]】历经百年风雨的讲武堂,早已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如今,身处闹市之中,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下,讲武堂也渐渐融入了很多商业元素,当年的操场成为了停车场,当年的教室成为了办公室。也许只有墙上那些被翻新的老照片,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那段激荡的岁月,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热血沸腾和那“只手撑苍穹”的豪迈。
片尾:
制片人 陈 晓
王玉平
编 导 于金贵
摄 像 张亚堃
配 音 黄 琴
制 作 于金贵
和晓莹
监 制 吕振亚
余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