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访甘肃“百万改造房”:老宅变“洋”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近期,一档“甘肃农村土房重建后变梦幻田园居”的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议,话题“梦想改造家的最差设计出现了”也登上热搜。近年从城市刮到乡村的这股“老房改造风”,亦成为民众聚焦热点。

  对此,中新社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的“百万改造房”。从外观来看,该房屋设计独特、贴近大自然。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克良现场表示,在他看来该房屋并没有刻意营造景观,而是将当地特色、产业融入了其中。

  【同期】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 黄克良

  我们西北农村讲究的是前槐后柳,这种大槐树都有好几十年了,枣树没有刻意去造景,用的我们当地红枣树是我们的主要产业。

  【解说】黄克良介绍,村里设计改造住户有近10家,多以中式二层楼房为主,这些年乡村最大的变化就是家家户户新建的房子。

  【同期】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 黄克良

  这几年我们本身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快,有些地方根据各自不同意愿建设,多是倾向小二层。

  【解说】对于网友“130万元建红砖毛坯房”的质疑,当地村民均有不同见解,年轻人认为红砖外墙符合当地建筑风格特色,年长的则认为不实用,但是对于价格都表示“不划算”。

  【同期】当地村民 黄天罡

  (我的房子)花了五六万元(人民币),感觉不如我的房子,使用方面要看效果,煤炭价格这么高,那种(风格)烧不起(煤炭),我们的房子玉米芯烧起来都起作用(暖和),他那种玉米芯不起作用。

  【同期】当地村民 黄兆洁

  外观和我们这种好像没有大的区别,可能他们没有装修出来,就大概看了一下它里面其实还可以。

  【同期】邻居 白耀梅

  我们也是这种砖房的,就这种小砖,我的房子改完已经近十年了,大概花费了二十几万了。

  【解说】当下,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耐用性、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黄克良表示,目前对该村拆迁户安置房建设,村上也已邀请专业设计师为村民“操刀”设计风格,并承担集中供暖、配套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成本。

  【同期】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 黄克良

  不集中安置,分散式的话,对土地是一种浪费,对物业、管理等也是一种(压力),我们为了好管理,政府也想到了各种措施。

  【解说】对于近年乡村刮起的“老房改造风”,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刘奔腾表示,以前农村房对房屋的要求是遮风避雨即可,如今兼顾实用、时尚、美观成为趋势。这种变化背后,是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同期】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刘奔腾

  其实是从古至今大家对美好的人居环境追求,无论乡里人和城里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这几年大家会表现出特别强烈关注,是跟我们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关。比以前有钱了,生活生产方式变化对新的生活追求就会更加明显了。

  【解说】变“洋”后的乡村,是否留住“乡愁”? 不少人担心村庄会失去原本的“乡味”。对此刘奔腾建议站在时尚顶端的建筑师,为农户设计房屋时,应该先深入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了解“乡愁”、“乡味”的实际需求,再发挥建筑美学,新设计只要符合人们需求,就会留下来成为将来的传统,后人的乡情。

  【同期】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刘奔腾

  很多建筑师,城里的建筑师、明星建筑师,觉得乡村就是一个它重新施展乡村建设或者是理念这些的设计的一个新的天地。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想说城里的建筑师到乡村,他们还往往需要补上一课,就是真正要深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真正的需求,长远的需求。

  记者 李亚龙 刘玉桃 高展 甘肃白银报道

责任编辑:【王凯】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