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气洋洋的春节 活力满满的中国
喜气盈门、张灯结彩,神州大地洋溢着浓浓年味;热门景区人头攒动、航班高铁飞驰穿梭,汇成一幅幅生动的新春图景;逛庙会、看非遗,各式文化体验带来丰富民俗享受……今年春节,多地在华外国友人“花样”感受兔年春节。在他们看来,节日里的中国在流动和忙碌中尽显发展活力,让人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在中国学习近一年的老挝铁路教师李灵美
“我要把这个‘福’字带回老挝!”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入夜的昆明,爆竹噼啪响,烟花腾空而起,映照万家灯火。刚回宿舍的李灵美,又拉着朋友伏在窗台,止不住向外张望。这是这位来自老挝的铁路教师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从除夕开始大家就放鞭炮,每天晚上还能看到绚丽的烟花,没想到中国过年这么热闹!”李灵美不禁感叹。
2022年3月,乘坐着“澜沧号”“复兴号”动车,李灵美和其他39名老挝教师一同奔赴中国,来到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铁路专业知识。“我们会在中国待两年,学懂汉语、学通铁路知识,再回去教会更多人,更好地建设好、运营好、维护好老中铁路。”她说,在中国的近一年时间里,不仅学到了铁路专业理论,接受了专业技能训练,汉语也从一窍不通达到了可以与人交流的水平,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
春节前夕,以“中老一家亲,祥和中国年”为主题,中老铁路C272次动车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列车春晚”。瞅着气氛热烈,正乘车前往景洪市研学的李灵美和旅客们一同跳起了欢快的老挝舞蹈。
尽管学校早就放了寒假,但李灵美却选择留下,继续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下属单位和中老铁路沿线开展实地研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我多去现场看看中国的铁路运营,以后回老挝就能讲述更多生动的实例。”她说。
除夕那天,学校里弥漫着浓浓年味,大家围坐炉火旁,一起听故事、赏年俗,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我们跟着老师画糖画、包饺子,宿舍门上贴的‘福’字,还是我自己写的!我要把这个‘福’字带回老挝!”紧握毛笔,李灵美还学着写下了自己的第一副春联。擀皮和馅,捏成第一个像样的饺子,同行教师陈尚德说:“等我回去了也要包给家人吃。”
趁节日欢快气氛,农历正月初五,留昆的老挝教师们自行前往海埂大坝看海鸥、逛昆明老街。走过热闹的老街,捧着特色小吃,李灵美兴致勃勃:“我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很幸运能亲身体验到中国年味!”“我特别喜欢昆明的小锅米线!这次来中国,我不仅学到了铁路专业知识,还了解了昆明当地风土人情、感受到更多中国文化。”老挝教师彭立莱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带上家人坐着动车,再次到中国来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新年寓意新开始,李灵美对自己也抱有新期盼。毕业之后,她将把全新的知识带回国,推动老挝铁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快看,那边又开始放烟花了。”簇簇烟花在窗外绽开,李灵美情不自禁靠近、久久凝望。关于中国与春节的故事,将会在老挝再一次被讲起。
在四川乐山开咖啡店的意大利小伙安东
“‘游客多’‘春节热’让人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宋豪新
“除夕夜,我登上了峨眉山,风景特别棒,用四川话说就是‘巴适得板’!”大年初一,记者在四川乐山见到了安东和他的妻子杨蕊,他们刚刚从峨眉山游玩回来。谈到春节,这个意大利小伙子言语间仍然难掩兴奋。
“这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我不仅去登了峨眉山,参观了著名古建筑,还亲手体验写‘福’字,过了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安东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丝毫听不出他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中文。一旁的杨蕊介绍,安东的中文全是在乐山自学的,“他很喜欢中国文化,最大的爱好是逛老街,在古城里跟人摆摆‘龙门阵’。”
2019年冬天,安东来到乐山,“本想着要把当时还是女友的杨蕊带回意大利,结果却把自己留下来了”。据他回忆,乐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一下子就把他“俘虏”了,自己就顺势在乐山扎下了根,很快和杨蕊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在家人支持下,小两口在当地开起了一家咖啡店。
“去年12月,我们店里的人气就回来了。特别是今年元旦以来,小店每天都客满……”杨蕊还没说完,安东就迫不及待地插话强调:“每天都很忙,日均客流量几乎翻了一倍以上。”两个年轻人坦言,春节前确实是“累惨了”,于是赶紧放了3天假,去峨眉山游览“打卡”,和家人一起团年守岁。
大年初一逛庙会是安东期待已久的,不仅自己乐在其中,还给远在意大利的父母拨了通视频电话,邀请他们一起“云游”。“这是乐山大佛、这是乐山传统特色美食……”安东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把最纯正的中国“年味”传到了意大利,话语里满是“新乐山人”的骄傲。杨蕊也很高兴,“他们说明年也来乐山过春节。”
如今,安东早已适应了乐山的生活。在他看来,中国的春节代表着美好生活的新开始。“我们的小店大年初二下午才开张,但其实大年初一就有客人找上门了。”安东已经开始怀念开业迎客的感觉。杨蕊告诉记者,每每遇到顾客询问乐山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安东都用中文给出最地道的推荐,“比我这个乐山人还熟。”
“今年,我想多在老城区逛逛,争取在这边开一家分店。”安东说,眼见着游客越来越多,相信咖啡店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坐缆车上峨眉山金顶的时候,我听见身边各种口音的游客,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乐山玩,‘游客多’‘春节热’让人充满期待。”安东告诉记者,他许下了一个新年愿望——邀请远在意大利的父母来乐山旅游,“中国很好,乐山很安逸,我住在这里很幸福,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喜欢的。”
去黑龙江过年的清华大学俄罗斯留学生尤丽娅
“感觉这里的冰雪都热气腾腾的”
本报记者 陈尚文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2022年2月4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在空灵、清澈的《雪花》音乐声中,数百名孩子手托点亮的“和平鸽”,奔跑着、跳跃着,从四面八方汇聚成一颗跳动着的“心”……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幕幕感动,到精彩纷呈的竞技比赛,再到中国人民高涨的冰雪热情,这些记忆至今仍激荡着俄罗斯留学生尤丽娅的心。今年春节,她和朋友前往黑龙江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年,“到处都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面貌,感觉这里的冰雪都热气腾腾的!”
尤丽娅就读于清华大学。去年初,她曾作为对外联络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还作为代表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赠送了志愿者徽章。北京冬奥会恰逢春节,尤丽娅和其他“小雪花们”一起写春联、吃饺子、画吉祥物,还联动其他场馆的志愿者小伙伴们搞了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春晚”。为了延续这份冰雪情,尤丽娅在兔年春节前夕就早早策划了黑龙江之行。
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最先留下了尤丽娅的足迹。走进夜幕下的冰雪大世界,冰景奇观流光溢彩,如同一个五彩美玉雕琢而成的童话王国。在这里,能工巧匠们用1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在园区内建成了上百个景观,严寒被化为了艺术。“美轮美奂!随便站在哪里留影都很震撼!”尤丽娅举着手机,一路拍个不停。喜庆热闹的舞狮、锣鼓、东北民俗表演,更让她感到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早就听中国朋友说,有一种年味叫上街赶集。”尤丽娅告诉记者,她在此行中也“入乡随俗”赶了回集,对中国传统民俗和市井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伴着喜气洋洋的乐曲,商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红色的春联,五颜六色的干果糖果,冻三文鱼、冻虾、冻梨、冻柿子等各种冻货摆满了长长的街道……“中国的年文化内容真的太丰富了!”尤丽娅惊叹道。
从黑龙江返回北京后,尤丽娅意犹未尽,又去圆明园逛了庙会、滑了冰。作为一名冰雪运动爱好者,她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优质冰雪场地正在中国落户,“在冬奥效应催化下,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效果不断凸显。北京的雪场、冰场总是人声鼎沸,特别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欢上了冰雪运动!”
从“一起向未来”到携手奔向更美好的明天,精彩的冰雪故事在神州大地上继续书写。“这里红红火火的节日盛况与持续升温的冰雪热,向世界展现着中国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对于尤丽娅自己而言,结交更多中国朋友,去更多地方走走看看,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感受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她新一年最大的期盼。
湖南大学的尼日利亚籍教授唐杰
“中国正吸引着更多外国人来华奋斗”
本报记者 王云娜 本报通讯员 余 蓉
“今年,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美食、赏美景,拥有了来到中国后最难忘的一个春节!”湖南大学的尼日利亚籍教授唐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难掩激动。
唐杰与中国结缘于2008年。那年,他进入广西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毕业后,唐杰又前往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攻读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12月,他来到长沙参加湖南大学举办的岳麓论坛,短短几天就深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2018年7月,他受邀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此带着全家定居长沙,融入热闹火辣的星城。
“大年初一,我们去走亲戚、拜新年。”唐杰和家人刚到朋友家,就看到精心烹饪的12道菜肴摆了满满一桌:富贵肘子代表生活富足,红烧鳜鱼象征年年有余,蚂蚁上树寓意节节高升,色香味俱佳的清蒸全鸡则是要“讨要”一份吉祥如意……“舌尖上的美味被赋予了美好祝福。这顿新年大餐不仅好吃,更是对过去一年的礼赞和对未来一年的期盼。”唐杰说,这让自己对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晚餐后,唐杰一家和朋友们来到长沙市区的街头散步。马路上流光溢彩,广场歌声悠扬,一派节日的喜庆热闹。随着涌动的人潮缓慢行走,唐杰感触颇深:“今年春节,街上到处都是人,人气火爆。大家都赶着过年出来聚餐、购物、游玩、拍照。我走在人群里,被这种快乐的气氛带动了,也感觉轻松愉悦。”
在长沙尽享年味后,唐杰一家在大年初二自驾前往广州旅游,体验岭南风情的美食美景。让唐杰和家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表演。在“睁眼”“洗须”“舔身”“抖毛”后,雄狮完成了“高台饮水”“踩梅花桩”等高难度动作,最后成功“采青”,赢得观众连连喝彩。“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都瞪大了眼睛,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表演结束了还迟迟舍不得离开。”唐杰说,看到他们这么喜欢中国文化,自己真的很高兴。
在广州的几天时间里,唐杰和许多旧友相聚一堂,其中既有大学时期的中国同窗,也有同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的尼日利亚朋友。大家细数着中国的可喜变化,都对未来心生向往、充满信心。“新春中国,欢乐祥和,欣欣向荣。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唐杰告诉记者,他早已把中国当作了自己的家乡,十分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正吸引着更多外国人来华奋斗。兔子象征着吉祥和活力,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我们一起,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在深圳工作的中科院外籍院士斯彼克曼
“我们对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姜晓丹
“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贺新禧满堂春”。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和福字,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笑容满面,妻子用手机将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斯彼克曼来自英国,是能量代谢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和技术权威,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兔年春节,他与夫人留在深圳,入乡随俗,不仅贴起春联和福字,还买了年画、小灯笼等具有浓浓年味的饰物装点屋子。“今年春节的节庆氛围特别浓,不少地方还举行了精彩的传统庆祝活动。”斯彼克曼说,每次和夫人出去遛弯儿,都能看到道路旁挂满的红灯笼,感受到处处透着的浓浓年味儿。
“过年好!”身边经过的不少路人都会主动跟斯彼克曼打起招呼,道一声春节的问候。“中国朋友非常友好和热情,我们很开心能留在这里过春节。”在他看来,中国的春节跟西方圣诞节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家人团聚的节日,都需要各种装饰,街上也有欢快的音乐。“只是英国的圣诞节气温5摄氏度,而春节时深圳有25摄氏度。”斯彼克曼打趣道。
斯彼克曼向记者介绍,儿子一家虽然远在英国,也热热闹闹地过着春节。“我们的儿媳妇是中国人。”斯彼克曼说,春节期间和儿子一家视频通话,正看到他们聚在一起包饺子,“儿媳妇还给我们讲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十分有趣!真希望下次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他们包的饺子。”
“2005年我第一次来中国,2011年开始在中国工作生活,一晃就过去了12年!”因为工作,斯彼克曼曾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受过不同的社会风情和文化氛围,但他坦言自己还是喜欢中国。“中国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国家,提供了很多其它地方没有的宝贵机会。”斯彼克曼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还要继续留在这里。
斯彼克曼表示,在中国这些年,他见证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有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大幅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更令他印象深刻,“如今出差去到哪个省市都十分方便,不管是乘坐飞机还是高铁都便捷又舒适。”更重要的是,他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希望我们提出更多意见,并且十分愿意倾听我们的建议,这让我们对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充满信心。”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6日 17 版)
- 专题:网络中国节·春节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16:37:12
- 2024年11月21日 16:25:57
- 2024年11月21日 15:52:13
- 2024年11月21日 09:58:08
- 2024年11月21日 09:48:12
- 2024年11月21日 09:19:50
- 2024年11月21日 08:13:46
- 2024年11月21日 07:26:09
- 2024年11月20日 20:42:06
- 2024年11月20日 2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