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苗山深处的“归雁”:留得住人才是农村的希望
中新网柳州1月28日电 题:广西苗山深处的“归雁”:留得住人才是农村的希望
作者 李娇阳 刘俊聪 韦国政
28日,大苗山的深处仍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片曾经的特困地区,跳动着希望的色彩。
从广西柳州市的闹市区驱车抵达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大约需要3个小时。群山之间,清澈的泉水顺流而下。错落的梯田边,连片苗寨依山而建。山多地少,是道历史悠久的“考题”。
过去,江门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大学毕业当年便返乡做“村官”的杨宁,是个例外。
“我们那个年代说‘大苗山飞出金凤凰’,就是考上大学。”杨宁说,找份体面的工作,扎根于深山之外也曾是她的愿望。
然而,当城市的生活日益蓬勃,深山里的村民却还在为温饱而努力。对比城区的繁华,江门村的贫穷更加具象。“村民连几块钱一碗的粉都不一定买得起,每个月最多吃一顿肉。当时觉得,一定要想办法做些什么。”杨宁说道。在奶奶的支持下,她决定留在家乡。
彼时,群山围困了江门村的视野,贫穷加剧闭塞。“我刚回村的时候,不要说产业,连缴纳农保,都要拿着计算器挨家挨户为他们算账。”杨宁回忆道。
为打破贫穷与闭塞的恶性循环,杨宁开始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种辣椒、卖泉水西瓜、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她掰着指头数,自己与数百户村民为脱贫而做过的尝试,成败皆而有之。
起初的几次失败,曾让杨宁面临“信任危机”。随着紫黑香糯、泉水西瓜等产品的俏销,村民的荷包渐渐鼓起,他们对杨宁的信任也便一点点拾回。
“我觉得失败就像人走路一样,摔跤了要敢站起来往前走,摔也要把路子摔出来。”杨宁坚定地说道。用了十年时间,她和村民一起把路子“摔”了出来。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8000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今年38岁的杨宁,是江门村村委会主任。几乎每一天,她都要接上百个电话。电话另一端,村民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还有什么项目能挣钱。
近段时间,她在为村里的山泉水厂项目而忙碌。村民以认购股份的形式参与其中,日后可领取分红。这是江门村关于致富的又一次尝试。
“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品牌的矿泉水,别人为什么要买我们生产的水?”当杨宁和村民围坐在火炉边时,村民向她问道。“因为我们的山泉水是有故事的水,不光是‘幸福水’,也是‘励志水’。”杨宁笑着回答。此刻,杨宁与村民们在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希望。
“十几年前的尝试,村民并不信任,种植泉水西瓜的时候,我还写过保证书。这一次,村民认购的积极性很高。”杨宁表示,根据测算,山泉水厂投产运营需筹集五百万元左右的资金,根据目前村民的股份认购意向,能筹集到的资金已经远超五百万元。
此时的江门村在杨宁眼中,未来可期。而这尚未完全开发的未来,也曾让她彻夜难眠。“没有人回来怎么办?我们老去了,谁来接棒?”这些让她忧虑过无数次的问题,在25岁的梁樱林身上有了答案。
梁樱林考入大学时,她的家刚刚实现脱贫。当她返乡之时,江门村已实现全村脱贫,而她则作为江门村后备干部,与杨宁并肩同行。
“现在村里建起了乡村振兴产业园,园区建设能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梁樱林表示,她将进入企业系统学习管理知识,更好地带动乡村建设。
杨宁惊喜地看到,曾经往外走的人,现在已经不断地往家走了。“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在家门口赚到钱。不止解决温饱,还要精神富足。我想,留得住人,才是农村的希望。”杨宁笑道。(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