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致癌,槟榔产业还有这些问题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韦香惠)歌手傅松的去世让槟榔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争相强调“槟榔致命”、“禁止槟榔”……尽管相关部门已经三令五申,专业的医疗机构也做过健康科普,争议的声音起起伏伏。对于有着近千亿元规模的槟榔产业而言,广告宣传和产品“身份”也是两大难题。
致癌风险
10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终年36岁。朋友悼念他时说:“愿他一路走好,愿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再没有槟榔,没有痛苦,没有癌症。”
今年6月,傅松最后一次更新短视频,向网友透露自己口腔癌复发了三次,还展示了脸上溃烂的伤口。“我只是想以我的经历来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他说。
长期咀嚼槟榔可增加人群口腔癌风险,主要与槟榔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化合物有关,还与槟榔质硬易造成口腔黏膜机械创伤有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3年将槟榔确认为一级致癌物。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傅松的短视频下方有条热门评论认为, “可能吃的是杂牌子槟榔,xx(某槟榔品牌名称)应该没有问题。”
在部分爱好者看来,槟榔算不上损害生命的元凶。就像香烟,槟榔外包装上也印着“长期食用槟榔有害身体健康”的字样,也不妨碍它们在大街小巷的小卖部里畅销。
宣传禁令
食用槟榔对健康的影响也使其在宣传上受到限制。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实际上,槟榔行业早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链。其上游是海南几百万的槟榔种植农户,中游是价值近百亿的湖南槟榔加工企业及大面积的就业问题,而下游槟榔的专业销售团队也正在不断扩展,向全国延伸。
据媒体报道,据统计全球有六亿人槟榔食用者,而在中国就高达六千万人。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槟榔年市场需求量均在十万吨以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槟榔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尴尬的“身份”
比起宣传禁令,槟榔行业更为担忧的恐怕还是“身份”问题。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简称《目录》)里未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中新网以“槟榔"为关键词检索食品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也发现,多家槟榔加工厂证书有效期都已经超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海南两地均有人大代表建议开展槟榔 “药食同源”研究,列入相关目录。
2021年3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27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表示,国家卫健委未批准槟榔作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纳入食药物质目录,槟榔(果实)也不宜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该答复也表示,针对代表提出的湖南嚼食槟榔以及槟榔加工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条,涉及数百万人口就业和经济来源,并提出通过地方人大制定、颁布相关管理条例的方式,解决槟郎加工产品定位和监管等问题。国家卫健委支持地方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引导槟榔相关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将依职责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5日 18:38:06
- 2025年01月15日 15:38:43
- 2025年01月15日 10:29:13
- 2025年01月15日 09:44:50
- 2025年01月15日 06:25:12
- 2025年01月14日 21:58:58
- 2025年01月14日 21:20:58
- 2025年01月14日 14:24:18
- 2025年01月14日 12:52:41
- 2025年01月14日 1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