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华全媒+丨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新华全媒+丨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2022年05月20日 23:07 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新华社记者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陈萌山说。(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

【编辑:张奥林】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