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检查为何未避免上海液氨泄漏事故(4)
“结果,没想到工作这么累。”唐艳回忆,有一个老乡最长一次连续干了27个半小时,自己最久的一班则是24个小时。
“什么是液氨,我不懂,有啥危险,也不知道。”唐艳的同乡王启红表示,他们一批人入厂以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培训。
事发时,不少工人都自称处于不知晓的状态,甚至还有工人冒险冲进车间要抢救自己的亲人。
“企业用液氨做冷却剂,工人在车间操作,等于和猛虎共处,非常危险。”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接触液氨的工人,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但是事发企业却在招聘工作人员时未开展任何培训。
“厂子里也不发手套和口罩。”王启红和唐艳都表示,平时工作戴的手套都是自己掏钱从工厂小卖部里买的,一元一副。因为需求量较大,后来厂里就批发了一些,以每双0.5元的价格卖给工人。
王启红从包里掏出一副备用手套,很轻薄,经不起尖锐物品的刮磨。“手套不耐用,平均一天要用掉两三副。”
至于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只有厂里发放的工作服和靴子。“上厕所回来以后就直接上流水线操作,也没啥消毒的地方。夜班的时候,饿了就一手拿个包子吃着,另一只手继续干。”
“本来签了两个月的合同,现在已经没法干下去了。只希望厂里能给个说法,给点补偿。”王启红表示。
9月4日,与王启红同一病房的9名工友,作为代表前往附近一家宾馆开会,与厂方商量善后事宜。
“捡了条命,能平平安安回家就好了。”唐艳的想法很简单。她没让丈夫来探望,但丈夫每天都打电话催她回老家,让她别去打工了,安心待在家里。
不过,外出打工似乎是摆在他们面前不多的出路。来上海之前,王启红和唐艳等一批同乡在武汉打临时工,只有两三个月活干,结束后换一个地方继续干。
“我们一家四口只有一亩二分地,包给别人种点小麦和水稻。但即使自己种,也不够开销的。” 如今,唐艳一家四口分别在上海、连云港和苏州三个城市打工,在一个地方打完一工,换一个地方,这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并依赖的生存方式了。
安全生产大检查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此次事故是继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后,国内冷藏行业发生的又一起损失惨重、社会影响巨大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上海市部署对使用液氨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与此同时,山东济宁等其他地方也紧急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采取企业自查、执法检查和政府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对重点企业进行抽查。
一位自称“12年化学一线工作者”的人士曾指出,“如果这个厂子制冷车间的安检员能够按照规定定期巡视,这场惨剧根本不会发生。”更有网友表示,液氨制冷显然需要更严格的安全监控与监管,这背后的企业安全成本投入、社会监管成本投入绝不能被忽略。要严防悲剧重演,不仅要严查“管帽”,也要让“官帽”早为安全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