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美《新闻周刊》记者:我和“基地”嫌犯是同窗

2003年08月05日 11:16


10岁时的穆阿扎姆-贝格(前排右起第三个)、《新闻周刊》记者理查德-沃尔夫(后排,左起第二个)。


贝格曾是一名慈祥的父亲

  中新网8月5日电 现年35岁的英国人穆阿扎姆·贝格(Moazzam Begg)是被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湾仅有的几名英国籍“基地”嫌犯之一,他即将成为第一名被押上军事法庭受审的“基地”嫌犯。

  颇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新闻周刊》记者理查德·沃尔夫在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原来贝格在24年前竟与自己是小学同窗,曾在同一所犹太人开立的学校中读书!这一事实令沃尔夫百思不得其解--在英国犹太人学校接受教育、从小性格安静、身为银行经理儿子的贝格,究竟是如何走上恐怖主义道路的?带着这个疑问,沃尔夫决定重返童年时期居住过的社区深入采访。

    家人说他很清白,“双布”为他犯了难

  作为贝格的小学同窗,《新闻周刊》记者沃尔夫最后一次见到他还是24年前的事了。

  在贝格的家乡英格兰中部伯明翰市,许多接受采访的英国人--尤其是贝格的家人,在沃尔夫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谴责美国将贝格关押在关塔那摩。正如贝格的辩护律师所说,贝格的家人对于他们的亲人究竟干了哪些非法勾当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贝格在关塔那摩活活受了18个月的罪,认为他完全是清白无辜的。

  事实上,包括贝格在内的9名目前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湾的英国人已经让本来“亲密无间”的布什和布莱尔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布莱尔内阁的各位大臣们对于美国这种秘密审讯俘虏的做法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话囚犯上诉的机会很小。另一方面,布什7月份在白宫会晤布莱尔时候表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姿态,他对布莱尔说:“我很想帮助你,可是得多想想这样做的后果。如果他们获释之后继续杀害美国人,那么对于我们大家都会是一个噩梦。”

  在整个伯明翰市采访期间,一个问号始终在记者沃尔夫的脑子里转悠——性格恬静的贝格,究竟为何会走上“恐怖不归路”?

  老爸是大银行家,从小念犹太学校

  24年前,在伯明翰附近没有穆斯林学校。到了上学的年龄,穆阿扎姆的父亲阿兹马特与继母古尔一合计,决定送他进他家所在的伯明翰市不远的“大卫王”学校。这是一家公立的犹太人学校,阿兹马特觉得这种学校所传授的文化比较符合他的理念。“我们喜欢犹太人,”阿兹马特说,“其实他们是我们的兄弟,与我们同宗同源。”

  穆阿扎姆家有两个男孩,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8岁那年他母亲便死于乳腺癌,幼年丧母给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小时候的穆阿扎姆是一个性格安静、离群索居的孩子,他是班上仅有的两名穆斯林孩子之一。在他家的周围,经常可以看见披着黑色“布尔阁”(一种仅露双眼的连体长袍)的妇女、带着阿富汗帽子的男人。在他们所住的这个社区里,来自南亚的移民占了人口的60%,而在整个英国,这部分人口也占了近4%。

  贝格的父亲--阿兹马特是一位忙碌的银行经理,60岁出头时才从巴基斯坦移民到英国。因为祖辈中曾有人在英军中服过役,因此阿兹马特非常希望儿子也能加上英国皇家海军。可是穆阿扎姆瘦小的肩膀实在难以承受父亲那份沉重的希望。与班上其他的孩子相比,10岁时的穆阿扎姆-贝格长得又瘦又小。为了让小穆阿扎姆长得胖一点,善良的继母总是为他精心烹调香肠、肉饼之类的西式食品,可是都与事无补,因为发育不良小穆阿扎姆还曾接受过药物治疗。

  有些古板惹人笑,同学人缘挺不错

  对于当年班上所有的同学来说,谁也不想到贝格后来竟然会成为一名“基地”恐怖分子。人们苦苦搜索着当年的生活细节,希望能够找出一些“犯罪的苗头”,可是一切都是枉然。

  同学们只记得,他那瘦小的身材加之近乎古板的打扮--一成不变的条状裤子,厚厚的鞋底,使他免不了时常成为同学嘲笑的对象。据当年班上的同学回忆,当其他人谈起《极速双雄》(Starsky&Hutch)、《星球大战》(Star Wars)之类的电影眉飞色舞时,可是他的表情却总是带着一分与年龄不相称的凝重。好在他人还算聪明机灵,跑起来就像一阵风,加上总是乐于助人,所以他在班上的人缘还算不错。

  极端思想熏陶下,渐渐走上不归路

  同学们并不知道,长期以来贝格都痛苦地挣扎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一边是英国式的西方生活,一边是南亚的东方生活。在帮助父亲开立了一所房地产中介所和饭馆之后,贝格在伍尔弗汉普顿大学报名注册,想攻读法律学位。可是读到一半,他便逃了学。继母古尔说:“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如何想的,他好象说只想结婚。”

  但实际上贝格退学的真正原因是受了一个名叫“侨民”(al-Muhajiroun)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组织的影响,该组织领头人之一就是贝格所就读大学的校友哈桑-布特,该人经常在大学里作骟动性演讲。也许只是一种巧合,在关塔那摩被关押的贝格的狱友中竟然有3人来自这个组织。

  开书店MI5盯上身,和妻子一见钟情

  退学之后,贝格在家附近小路上开了一家书店,专门出售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书籍。

  正是在这里,他邂逅了妻子沙丽。沙丽的父母也来自巴基斯坦,父亲是一位石油富商,她的兄长是书店的常客。沙丽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修女开立的罗马天主教会学校,这里的女生出门时都必须戴着面纱。

  第一次见面,沙丽非常吃惊地听到贝格说自己喜欢犹太式教育,而贝格听说这位同胞妹妹就读的是一间罗马天主教会学校同样颇感意外。来自同一故国,同样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也许正是这一点将他们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

  2000年,英国军情五处(MI5)开始盯上了贝格的书店。在一次反恐大行动中,警方逮捕了他随后又将之无罪释放。没有到,因为这些逮捕贝格在当地伊斯兰极端分子中的人气指数竟然一下飙升了许多。“侨民”组织的一位发言人说:“打那以后,他变得很受欢迎。”

  携妻儿赴阿富汗,密谋“遥控”炸白宫

  在“侨民”组织其他成员的怂恿之下,穆阿扎姆对心目中的“圣地”阿富汗充满了神往。一年以后,他携着第二任妻子与3名年幼的孩子取道伊朗,并于2001年7月进入当时还在塔利班统治之下的阿富汗境内。据贝格的家人称,他只是想帮助那些贫穷的穆斯林兄弟,在那儿开设一所学校。

  可是记者从FBI的内部情报档案上得知,贝格曾向审讯人员招认,自己当时在阿富汗所从事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过了慈善救助活动,他们曾经密谋在一架遥控的飞行模型上安装炸弹,用来袭击白宫。贝格还详细地描述了当时是如何制造那架飞机模型的。

  在阿富汗成“大款”,好景不长多磨难

  妻子沙丽回忆道,“他整天在我耳边唠叨要去阿富汗,刚开始我最担心的是那里的住宿条件,以为要住茅草棚。可是到了才发现,我们住的简直像宫殿。在那里,我们成了大款。”

  2001年11月,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穆阿扎姆带着妻儿逃出了首都喀布尔,来到了离喀布尔南部车程一个多小时的劳加省。这一回小两口真的住进了茅草棚,不过穆阿扎姆还是表现出了“模范丈夫”的一面:他给地面铺上了地毯,而安装了一个意大利壁炉,为的是尽量让妻子和孩子住得舒服些。

  可是后来当北盟包围了喀布尔之后,穆阿扎姆在开着他那辆大卡车运货时便神秘失踪了,他的妻儿则于2001年年底越过边境逃到了巴基斯坦。

  一个月之后,失散的夫妻又在伊斯兰堡重逢。此后,穆阿扎姆在电话中向父亲描述了自己所遇到的困境,父亲在电话中劝他,“快点回到英国吧,为什么要害得老婆孩子也跟着遭罪呢?”穆阿扎姆一边点头称是,一边却说手头上还有些事情未了,等忙完了一定尽快回家。

  “基地”支票曝行踪,终落网巴基斯坦

  2002年1月31日,沙丽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为他怀上了第四个孩子。可是几个小时之后,巴基斯坦警方便手持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冲进了他们带有四间卧室的住所,当场擒获了穆阿扎姆,还查抄了3部手机、1台笔记本电脑以及12000美元现金。

  巴基斯坦警方拒绝透露突袭贝格住所并把他拘捕的原因。据悉,美军在阿富汗“基地”训练营发现了一张资金转帐凭据,上面收款人的名字正是“穆阿扎姆-贝格”,巴基斯坦哈比卜苏黎士银行伦敦支行调拨了一笔款项到巴基斯坦卡拉奇,并进入“穆阿扎姆-贝格”的帐户。巴基斯坦警方将贝格拘捕之后将他转交给了美国官员,随后美国方面又把他偷运到阿富汗进行审讯。

  可怜!直到一个月之后,远在英国的老父亲才从红十字会那里得知儿子已经落入了美国军方的手中。家人一致认为,凭借穆阿扎姆的语言优势——因为他既懂阿语又懂英语——完全可以帮助美军审讯其他嫌犯,以图个立功表现,获得从轻发落。但是,这一“语言优势”却让贝格即将将成为首名被押上军事法庭受审的“基地”嫌犯。

  FBI审讯记录显示,贝格对自己的罪行已经供认不讳。可是对于这些,沙丽不屑一顾地表示,“我不相信任何所谓的供词,天晓得他是不是屈打成招?如果他是恐怖分子,那么我也是!”

  书信来往受审查,审讯只当是“考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身在英国的妻子沙丽只能通过书信与丈夫联络,不仅信的内容受到审查,而且传到收信人手中的时候也已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虽然相隔万里,可是从信里的内容看得出这对夫妻之间情深意切。贝格给家人的信是写在一张红十字会分发的笔记本用纸上,信里的内容看上去颇为“婆婆妈妈”,比方说他很想念妻子的厨艺之类。

  去年年底的时候,贝格对自己应付审讯者的能力还充满着自信,当时他在信中调侃道:“美国人对文明最大的贡献在于发明了花生酱。”2002年5月份他所写的一封信倒是吐出了大实话:“这是我平生接受的最难的考试。我真希望没有因为我的行为对你带来太多的悲伤。但是以真主安拉的名义,我一定会顺利通过这场考试。”(春风/麦吉尔)

 
编辑:李静

相关报道:澳一恐怖嫌犯家属称基地录音带将有损审判公正性 (2003-08-04 10:48:08)
          英国议会报告称 对伊战争“壮大”了基地组织 (2003-08-04 10:12:47)
          “基地”再次盯上肯尼亚 美使馆高装备防袭击 (2003-08-03 21:44:22)
          美报称伊朗拘有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