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瞭望:中国未来经济风险不是通胀而是新生产过剩

2003年07月30日 13:36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日电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初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最新一期《瞭望》杂志刊文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中面对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

  从未来经济走势看,有两个态势值得重视。一是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段。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较短的周期性波动,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大约为四年左右。根据去年以来经济运行的态势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目前处于这一周期的扩张时段。但本次扩张是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以后,伴随新一轮较快增长开始的第一次扩张,因此预计时间不会很短,至少在两年左右。

  二是外部因素、突发事件对经济运行的扰动明显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支持其高速增长。历次通货膨胀都是由于国内投资和消费过热引起。外部因素,包括外贸和利用外资,决定于国内市场的变化而不是相反。

  计量经济模型的分析表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中,国内消费和投资是主导性的,出口是补充性的。利用一九八一至一九九九年年度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中,消费、投资、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度系数依次为零点六三零五零、二四九三和零点一二七三,与消费和投资比较,出口的影响要小得多。

  两个时期的不同情况表明,国内需求的增长状况决定着外部因素影响的大小。在进入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段以后,国内投资和消费重新达到了较高水平,特别是增幅呈现持续走高态势。这一背景下,外部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减弱。

  未来经济运行中面对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中,周期性扩张不是结束于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由于当前行政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活动仍然广泛存在,生产过剩的财产责任在很多领域还不明确,不负责任的扩张活动时有显现,例如城市建设中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各地纷纷上马汽车生产项目等。这就加大了扩张期产生的过剩,特别会造成无法明确财产责任的不良资产,加大政府承担的财政和金融风险。

  当前中国经济扩张的态势将持续两年以上,外部因素的变化,包括非典事件,对其运行曲线会有一些扰动,但至多对季度经济增长率产生一些影响,不会改变年度间的总体回升态势。

 
编辑:张明

相关报道:财经高官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下半年向好趋势不变 (2003-07-16 10:11:24)
          投资增幅创纪录 经济学家提醒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2003-07-16 08:57:39)
          上半年中国GDP增长8.2% 国民经济发展有6大特征 (2003-07-17 10:07:50)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