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政协十届一次会议3月3日召开 李瑞环谈进退去留

2003年01月23日 19:40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3月3日召开 将选举主席等

  2003年01月23日16:58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三日电(记者 张素平)今天下午在此间闭幕的全国政协九届二十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根据此决定,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将于今年三月三日在北京召开。

  决定建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完)

  李瑞环说,以长远眼光、用平和心态对待进退去留

  2003年01月23日19:37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三日电(记者 张素平)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此间说,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人民政协事业也只有在一届又一届的新老交替中才能不断前进,常盛不衰。

  他说,九届全国政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年龄等原因而没有进入新一届政协委员名单。其中有不少人对人民政协怀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够留在政协组织中继续做些工作,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希望所有人都能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进退去留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把位置腾出来,让更年轻的人发挥作用,这本身也是对国家一种积极的贡献。

  李瑞环是在主持全国政协九届二十次常委会闭幕式时发表这番讲话的。他说,这次会议是九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我们即将结束五年的任期,完成这一届的历史使命。五年来,各位常委和广大委员珍惜政协委员的光荣称号,在政协委员这个特殊的位置上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可以说,本届政协工作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五年时间在人生旅程中尽管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我们个人和政协史册上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页。在我们的一生中,能有五年乃至十年时间欢聚一堂,同议发展之计,共商振兴之策,这是难得的缘分。我们大家在议政建言中表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合作共事中建立的肝胆相照的友谊,都将成为毕生的美好回忆,保留在永久的记忆中。

  李瑞环指出,今后五年,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新的伟大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他表示,我们衷心祝愿十届全国政协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过程中,把人民政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十届全国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名单通过

  2003年01月23日19:21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三日电(记者 张素平)全国政协九届二十次常委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为召开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做了各项准备。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了今天的闭幕式并讲话。

  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十届全国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名单,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关于授权主席会议审议九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未尽事宜的决定。

  在几天的讨论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九届全国政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九届全国政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政协工作的蓬勃发展。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十届全国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构成的整体结构比较合理,总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新一届政协的阵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生动地体现了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符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为人民政协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任建新、宋健、李贵鲜、张思卿、钱正英、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毛致用、白立忱、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秘书长郑万通出席闭幕会。(完)


 
编辑:吕振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