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地方|港澳|台湾|华人|侨网|财经|产经|金融|房产|能源|IT|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生活|图片|视频|访谈|新媒体|English
一线故事:快堆技术专家徐銤50年执着追求
一线故事:快堆技术专家徐銤50年执着追求

徐銤1965年开始从事快堆研究。1971年,与快堆研究课题有关的科研人员举家从北京搬迁到四川夹江。由于当时 快堆科研陷入了经费不足、方向不明确的窘境,研究人员一拨接着一拨离开,原本300余人的队伍在短短一年中只剩下100多人。就在很多人选择放弃的时候,在不断有待遇和条件更好的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他总是淡淡的一句话:“快堆我确实放不下。”徐銤不仅坚守着发展快堆的信念,还积极鼓励身边的同事不要放弃,继续研究。

为了更多了解快堆技术的进展情况,在夹江山沟里工作的徐銤每年至少出差20多次,坐着绿皮火车四处奔波,有时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而且还常常因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由于频繁出差,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有一次外出归来,女儿仰着头看着他的脸,竟然怯怯地叫了一声“叔叔”。

1987年,“863”计划支持下,“快堆”项目开始了预先研究。徐銤从四川重回原子能院,他没有太多家当,而有关于快堆的资料却堆满了整个房间。经过多年研究分析,在徐銤心中,一幅宏伟的快堆发展“三步走”蓝图逐渐清晰:第一步,建实验快堆,打基础,目的是建立装置,掌握技术,培养人才,开展实验;第二步,建原型快堆或示范快堆电站,实现工业应用;第三步,建大型商用堆,实现商业化推广。

2000年,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浇下第一灌混凝土,这一年,徐銤63岁;

2011年,快堆并网发电成功,这一年,徐銤74岁;

2014年,示范快堆研发立项,这一年,徐銤77岁。

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历和见证了快堆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节点,与大家分享着成功带来的欢欣和喜悦。紧张的工作是他最大的幸福,快堆技术的每一点进展是他最大的快乐,让国家掌握世界先进的快堆技术从而突破能源瓶颈是他最大的心愿。

你很难想象,一个多年从事科研工作,长年与数据、图纸打交道的老科学家,为了掌握、分析工程第一手资料,随时处理技术问题,每天不止一次在十几层的厂房爬上爬下,检查施工和安装进展情况。他的“005号”安全帽都布满了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伤痕,几年来先后换了5顶。

你很难想象,在实验快堆运行调试期间,一个患有高血压、每天都靠药物维持血压正常的古稀老人,多次日以继夜坐镇现场,指挥调试和试验。在堆本体打压、堆容器加热和充钠、反应堆装载燃料、首次临界和首次发电试验这些需要连续运转的重要时刻,他和这个团队一起神采奕奕日夜鏖战。

2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