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行走四川会理 感受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8日 1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近日,来自14个国家的25家媒体走进有着“川滇锁钥”之称的四川会理,并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中亲手体验古时技艺。

  【解说】作为会理独有的特产,会理制陶工艺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海外华媒第一站便来到会理绿陶产业园,一览会理绿陶风采。以白陶泥制坯,再将天然的孔雀石碾制成浆,在1260度的高温下,经各种金属矿物的混熔、结晶……会理绿陶呈现出宝石般的绿色让海外华媒赞不绝口。

  【同期】四川会理绿陶第五代传承人 韩春寅

  绿陶的制作技艺有8个大的环节、72道小的步骤,每一道步骤都非常关键。首先我们要采泥选矿,并且把我们的泥料、矿料进行碾磨,洗选加工陈腐,做成我们想要的一些艺术的造型和器型,再进行艺术装饰,入窑烧成。烧成的温度是1260(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各种的金属矿物质就会混熔结晶、发色,呈现出奇幻的魅力和独特的窑变效果。

  【解说】2009年,会理绿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会理绿陶已能烧制翠绿、碧绿等四十余种釉色。为了传承会理绿陶,韩春寅及父亲还对当地农户开展了非遗研学和技艺培训,将留存千年的绿陶制作技艺教给当地民众,以扩充会理绿陶的非遗传承人才库。

  【解说】在体验过绿陶拉坯环节后,美国华视总裁杨莲花被非遗传承人、制作者的“匠人精神”所折服,并衷心希望能将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技术,将更多非遗文化、故事传播到海内外。

  【同期】美国华视总裁 杨莲花

  自己亲手动手(做),看了看,做了做这个东西,这个陶瓷。结果我的想象当中就是说很简单,没想到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是有一定的工作的韵底(才行)。我今天做了两个都失败了,最后一个还是(在)师傅的制作的帮忙下才做出的一个,所以我想就是所非物质(文化)产品(遗产)不是那么容易的。

  【解说】在过去有着“打铜街”之称的会理鹿厂镇冯铜匠非遗研学基地,捶打铜锅的“砰砰”声不绝于耳。从冶炼热锤将铜坯反复锤炼、打薄,再到冷锤打成产品……一个个铜锅在流水线般的工匠手中慢慢成形。据了解,要做成一件红铜火锅,需要工匠捶打6万锤。2011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期】四川会理铜火锅第三代传承人 冯林海

  (制作)一个火锅差不多一天一个人的话,如果做纯手工的话,就是一个多一点。我们的铜火锅它是纯手工锻打,现在传承的很少了。因为打毛坯那个很辛苦的,做那个掰边刻线,不是一般的师傅能做的。整个会理的话,现在只有几个师傅会做纯手工的了,基本上都是机器取代了。

  【解说】冯林海介绍,为让红铜火锅制作技艺传承下去,2022年,会理冯铜匠非遗研学基地建成。如今,越来越多人知道会理铜火锅的由来,他们锻造的铜火锅也已远销老挝、越南等地。在加拿大七天传媒高级编辑、编辑部副主任陈汝燕看来,亲身体验、触摸到古时流传下来的技艺,让她深切感受到劳作带来的幸福感。她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将这些刻有时光印记的技艺发扬光大。

  【同期】加拿大七天传媒高级编辑、编辑部副主任 陈汝燕

  我感觉到很神奇,也很开心,更感觉到很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刚才有看到铜(火锅)的制作,原来就想着铜都是制作大件东西的,没想到还有一些那么精美的,适合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希望)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年轻人,对祖国的这种文化感兴趣。最主要是传承的作用,然后就发扬光大。

  杨予頔 四川会理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