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牛新春:为何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分享到:

东西问|牛新春:为何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2023年09月20日 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银川9月20日电 题:为何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专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

  中新社记者 杨迪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1日-24日在宁夏举行。中阿文明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往来。为何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进入新时代,中阿交流合作有了哪些进步与发展,面临何种机遇与挑战?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对此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阿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借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中阿文明的交流对促进双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何种作用?

  牛新春:阿拉伯地区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处,历来就是亚、欧、非不同文明交汇的中间地带。早在两千多年前,中阿两个地区的文明就有了交流往来。

  借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这两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大动脉,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入阿拉伯地区,并由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等地文化技术发展进步。同时,阿拉伯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也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中阿的交往交流促进了亚洲大陆两端物资流通和文明交流,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9月16日,花坛扮靓银川街头,迎接即将开幕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于晶 摄

  中新社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了何种进步与发展?

  牛新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阿交流合作经历了以下阶段:

  1949年-1978年可谓中阿关系的1.0版,中阿双方主要着眼于大国战略博弈,在反帝反霸斗争中互相支持。中国始终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支持阿拉伯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台湾问题上也给予中国有力支持: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投了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2013年是中阿关系的2.0版,重心是能源和贸易。20世纪80年代,阿拉伯国家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外汇来源地,也是中国劳务输出、工程承包最大的市场。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阿拉伯石油的重要性凸显。从90年代初到2010年的20年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增长约30倍,中阿经济关系全面提速,双方以原油、石化为主轴的务实合作深入开展,结成了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随着阿拉伯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中阿双方在产业投资、互联互通、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推进。

  2014年以来,随着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提出,中阿关系进入3.0版,双边关系超越能源和贸易,向金融、投资、科技、文化领域扩展,越来越具有综合性。随着中阿经济合作的质与量双双提升,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

  以2022年中阿峰会为标志,中阿关系正在迈入4.0版,从以经济、文化为主,向更加平衡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关系升级,中阿双方在政治、安全上的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特别是2023年中国斡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沙特萨拉曼国王能源城项目行政楼、礼堂、医院等五栋建筑及附属工程灯光效果。(2022年11月拍摄)杜林 摄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牛新春:首先,阿拉伯地区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中间地带,在中国与欧洲、非洲的交流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双方历史交往的主旋律。

  其次,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双方在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反对外部干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方面,有着相似、相同的立场。

  再者,中阿双方在经济领域存在互补关系。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阿拉伯国家有着富集的能源资源;同时,中国的工业产业链完善、部门齐全、产能高,能够为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2017年,科威特KOC公司石油专家在中国四川普光气田参观考察后用手机拍下难忘瞬间。考察团旨在通过此次考察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基础。白国强 摄

  中新社记者: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1日-24日在宁夏举行。作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阿博览会在促进中阿经贸投资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何种作用?

  牛新春:中阿博览会是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自2013年以来,已在宁夏举办5届,共有112个国家和地区、24位中外政要、318位中外部长级嘉宾、6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累计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213个,涉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中阿经贸合作成果。

  每2年举办一次的中阿博览会作为一种常设机制,为中阿双方企业相互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中国各省(区、市)和国内企业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搭建了有益平台,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此外,作为中阿博览会的举办地,宁夏也借助这一平台,增强了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经贸往来。

2023年9月16日,银川国际会展中心装扮一新,迎接即将开幕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于晶 摄

  中新社记者: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牛新春:目前来看,中阿交流合作存在着诸多机遇。

  在政治的角度,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全球能源转型和中东经济改革步伐加快,阿拉伯国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综合性转型,迫切需要寻找美国之外的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

  在经济的角度,中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中国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阿贸易额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中阿的双向投资也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新增直接投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阿拉伯国家新增来华投资10.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9倍。

  同时,中阿交流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中阿双方在语言、宗教、文化上的差异较大,对彼此的了解、认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阿双方的政府部门、企业如何抓住当下的利好机遇和形势,将具体的交流合作项目落地,仍需着力持续加强。(完)

  受访者简介:

  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吉林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工作,并在该院获得博士学位和研究员职称。长期担任院内美国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开始担任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中东政治、台湾问题等。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姜雨薇】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