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河湖看新疆丨水与城和谐共生的新疆实践
开栏语
水美天山,润泽新疆。
新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
中宣部统一部署的“四季看新疆第二季”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中央媒体、援疆省市媒体、自治区媒体等组成的全媒体报道团队将前往哈密、吐鲁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沿着新疆的河流与湖泊一路探访。
今日起,新疆日报社(集团)所属各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多视角带您一览新疆美丽河湖。
水与城和谐共生的新疆实践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新疆具备发展绿洲经济的典型特征。水与城的和谐共生,是新疆发展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在新疆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多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近年来,新疆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水资源作为整体去谋划,从深层次破除制约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水资源在新疆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清澈充沛的河流湖泊,孕育着天山南北广袤绿洲,在水与城的和谐发展中,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新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提供了广阔机遇和肥沃土壤。
善治善用 一泓碧水涵养城市发展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关系着城市发展品位和人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新疆聚焦河湖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持之以恒做好水资源保护各项工作。通过善治善用,让河流更清、城市更绿、发展更快,让一泓碧水涵养城市发展。
在库尔勒市南部,一叶新生的“绿肺”让这里原本光秃裸露的戈壁没有了狰狞的面目。周边居民在绿意盎然的生态湿地公园中散步休闲,自由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水带来的舒适和惬意。
这里是杜鹃河城市湿地公园,一片因水而生的绿地,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过去这里没有绿色,夏季干热难耐,现在绿树成荫,我每天都带着孩子来散步。”库尔勒市民曹学广说,杜鹃河沿岸的变化让人惊叹。
库尔勒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刚介绍说,这座湿地公园创新水资源利用模式,结合生活废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将处理达标的中水引入湿地公园。这不仅满足了公园园林绿化用水,还有效改善了河道周边3000余亩土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环境。以此为基础,库尔勒市在此配套建设人行游步道、自行车慢行系统等,为市民旅游、休闲、健身提供好去处。
因水而变的还有托克逊县。每当夜幕降临,平静流过县城的白杨河总会吸引周边居民享受清凉,绿树成荫的河堤为这座身处“火洲”的县城,带来了难得的绿意和凉爽。
托克逊县白杨河城区段一景。苏比努尔·拜迪尔摄
“这条河曾经阴晴不定。”在托克逊县工作生活60余年的马俊财回忆说,过去白杨河夏天经常发洪水,河道两岸杂草丛生,没人愿意来。
如今,经过持续治理的白杨河水质大幅改善,灌溉着托克逊县一半以上的农田。人们印象中的那条“母亲河”,平静地回归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中。
因治水而改变面貌的城市在新疆还有很多。近年来,全区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注重改善水生态系统,先后开展了河湖“清四乱”、河道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全区河湖管理保护得到全面加强,管水用水机制更加完善,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提升,清澈充沛的水资源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也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舒适。
综合施策 发展摆脱“干渴”制约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新疆是一个缺水的地方,经济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干渴”的制约。
俯瞰博河生态公园(8月18日无人机摄)。该公园位于博乐市小营盘镇,占地256亩,距离博乐市城区约15公里,是一个集垂钓休闲、餐饮娱乐、康养研学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公园。于苏甫·艾尼 摄
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在相当程度上是结构性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发展“干渴”的难题。
吐鲁番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对水的渴望是吐鲁番人民最迫切的需求。
今天,一座横亘在山间的大型水利枢纽,解决了这一地区长期缺水的难题。2015年底,国家开始启动实施大河沿河引水工程,将发源于博格达山的大河沿河引入下游,让充足的水滋养下游城市的发展。
2020年底,大河沿水库下闸蓄水,大幅优化了大河沿河水资源配置,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解决了下游灌区季节性缺水问题。其下游的红柳河园艺场正是水库建成后的受益者之一。
“葡萄生产的‘卡脖子’的水的问题不存在了。”红柳河园艺场职工李先水说,过去每到5月,葡萄进入开花期,用水量大增,经常无法充足浇水。7、8月河流丰水期时,又只能眼睁睁看着河水流走。如今,每当进入农业用水高峰,农民只需要提前报送用水计划,水库就会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这也使葡萄的产量达每亩3吨以上,实现了明显提升。
充足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近年来,新疆围绕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统筹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统筹兵团与地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始终将生态优先、系统思维、科学精准、全局观念贯穿其中,全区水资源总量保障和弹性配置体系初见成效,不仅圆满完成了生态治理保护修复目标任务,更使得流域沿线灌区耕地、林地、草地得到充分灌溉。
2022年,全疆水库总数达671座,总蓄水量121.34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多蓄8.65亿立方米,累计供应农业用水542.7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49.5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367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8.4亿立方米,通过多目标统筹、多措施优化、多点位发力,有效实现多引、多供、多蓄目标,切实发挥了水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强化统筹 重点区域生态焕发生机
全区统一高效、系统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格局正加速形成,管水、用水机制更加顺畅、效率持续提升,成效初步显现,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支撑更加坚固。
8月初,新疆开启了第24次第二阶段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今年,新疆提出要“推动新疆水资源管理不断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切实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水平。”今年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一改往年“急行军”的形态,在严控输水总量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利用效率,水头不入台特玛湖,生态水全部用于滋润下游300多公里河道两岸的天然植被,采用多阶段、小流量、长时间的输水模式,更好地补给塔里木河老河道生态脆弱区及齐文阔尔河两岸的地下水埋深,并通过蒸发、下渗等方式补给沿线生态系统。
8月2日,大西海子水库,新疆第24次第二阶段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正式启动。王傲 摄
8月至9月是塔河下游胡杨等植物的集中落种期,也是植物生长繁衍的主要需水期。科学的输水方式,不但更好促进了塔河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有效延长了洪水在胡杨林区的滞留时间,更契合了植物生长节律,满足了植被生长关键期的高耗水需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更多河湖沿岸地区享受到了生态红利,旅游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罗布人村寨,以沙漠、胡杨、塔里木河的独特风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美景、美食、独特的民俗,完美诠释了大美新疆的迷人风情。”8月初,来自山东的游客谢晓博在谈及旅游感受时,连连竖起大拇指。
良好的环境支撑起景区的发展。罗布人村寨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田春祥说,今年景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增设了便民服务点,力争为游客提供更为舒心的环境,游客在这里可以静静地感受独特的罗布人文化。今年夏季,罗布人村寨每天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
近年来,新疆不断强化流域整体性统筹和系统性调配,统筹农业用水需求、生态保护等目标要求,系统谋划、科学调度,实现了河湖连通、蓄泄兼筹、丰枯互济。与此同时,全区在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额河漓漫灌溉生态输水的同时,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自治区重要湿地等74处,全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焕发生机。
2022年,全区生态补水367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8.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进一步夯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2:45:01
- 2024年11月21日 22:22:34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
- 2024年11月20日 18:33:42
- 2024年11月20日 15:27:39
- 2024年11月20日 12: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