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闽台技艺同台展演 匠心对话共述“技同习”
【港澳台专线】(聚焦海峡论坛)闽台技艺同台展演 匠心对话共述“技同习”
中新社厦门6月17日电 (记者 闫旭)在17日于厦门举行的第十一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上,台湾布袋戏艺人赵金统和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艺人黄雪玲同场献上的《闽台佳“偶”》表演,成为传统技艺在两岸开枝散叶、各自演绎发展又携手共谱华章的注脚。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和统一性,在此两岸宗亲得以共同感受见证。”有现场观众如是说道。
赵金统是台湾金宇园掌中剧团团长,他创新发展立体上下舞台演出技术和旋转舞台演出的科幻布袋戏,深受两岸观众的青睐。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些人偶是哪里来的。”赵金统指着几个霹雳布袋戏的人偶向记者卖起了关子。“我从台湾搭飞机来厦门,不方便带人偶。大陆有很多年轻人喜欢霹雳布袋戏,这些是他们在网络上购买收藏的,借给我在这里摆设。”赵金统说,这也让他感动于两岸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赵金统说,布袋戏起源于闽南,流传到台湾,成为两岸民众很好的一个交流媒介,两岸手艺人应该携手传承、创新,借助传统技艺把两岸连结在一起。
“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是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动两岸同名村宗亲的一大品牌活动,此前十届先后以“寻根”“续缘”“共建”“共创”“共融”“食同味”“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调”“笺同墨”为主题,受到两岸民众关注,并在两岸基层产生深远影响。
闽台传统技艺根出一源,花开两岸。此次“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将主题设为“技同习”,搭建两岸民间非遗文化交流平台。两岸同名同宗村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村里长代表与两岸非遗传承人等共200多人共同品茗听戏,共话两岸血脉亲情。
“一叶同根”“枝繁叶茂”“共谱华章”三个篇章,串联起茶艺、曲艺、木偶、南音等闽台技艺同台展演,两岸非遗传承人也在现场交流互动,讲述闽台技艺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闽台匠人同心传承文化融合的故事。
《古乐茶氤》禅艺演出,以激光化为古琴弦、木偶丝,表演者先在禅音雅乐中双手虚空抚动光弦,又于光线缠身时化身起舞木偶,将非遗文化融于现代舞台光影效果中。不仅让青年宗亲代表直呼时尚,也让在场的传承人看到了老手艺与新时代技术碰撞融合的可能。
台湾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创办人陆炳文,是两岸民间非遗文化交流的推动者,也是十年“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一连参与筹办十回,既有两岸民间交流的坚持,更饱含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陆炳文从2014年谈起,细数“同名村·心连心”活动十年历程,令在场参会人士为之动容。
怀着喜悦的心情回乡,与老友亲人重逢,分享彼此的工作事业、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对未来的规划等,台湾张廖简领袖交流协会理事长张国琳联想到先人早期漂洋过海到台湾、辛勤工作、努力开垦的历史。
“400年前,这片陌生土地很多地方还没有命名。我来自集美板桥,就命名板桥吧;我来自厦门新店,就叫新店吧……”张国琳说,如此命名既有了家的感觉,也可以慰藉思念故土之情。
张国琳祖籍泉州安溪,是著名茶乡之一,先辈带着种茶、制茶技术到台湾寻寻觅觅,辗转找到适宜的土地,将制茶技术延续至今且不断改良,他的叔叔依然在经营茶山。在厦门喝到来自安溪的铁观音,张国琳真切地有了“饮水思源”之感。
“两岸要和平发展,互相交流,不要让外部势力分化两岸坚定的信念和密不可分的情谊,为两岸子子孙孙共创康庄富足的大道。”张国琳说。(完)
- 专题:第十五届海峡论坛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
- 2024年12月20日 1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