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孙聚友:如何从中华文化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济南9月2日电 题:如何从中华文化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孙聚友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难题,如何应对日显严峻的现实危机,形成具有约束力和规范力的“全球机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以零和博弈、强权政治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关系学说,鲜明地展示了当今中国对人类进步发展的积极追求和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相联,观念相通,价值相融,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天下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追求人类和平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在《尚书·尧典》中就记载,尧在治理国家时,“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大同社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治国理政的理想社会状态。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源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倡导天下为公、社会和平、仁者爱人、民胞物与,讲求选贤举能,追求共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人类对于美好社会的普遍憧憬和意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推动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解决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真正的全人类利益,是大同思想的创新升华和创造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而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国际社会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世界秩序,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
早在春秋时期,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和”是不同事物的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不断产生新的事物,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同”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叠加,不仅不能产生新事物,甚至使已有事物也难以为继。
其后,孔子将“和而不同”上升到价值观高度,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在持守一定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协调,“同而不和”是无原则地盲从附和。“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处理国家关系和文明交流的重要相处准则。历史有力地证明,中华文化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正在于持守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价值观。
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它与西方国家主义的模式决然不同,提倡的是真正的全人类利益,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做到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路,创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性可行的方案,是“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观在当今的具体展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公平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观念相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正确的义利观,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认为,“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义以为上”充分体现了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民胞物与、明道救世的人类意识。“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思想,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继承和发扬。世界各国唯有坚守合作共赢的原则,持守公平正义的义利观,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切实方略和有力举措,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卓越智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了中华民族历来崇扬的“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襟和担当精神,是引领当今世界进步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超越时空束缚,从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出发,深刻把握人类共同利益与价值,具有深远影响与巨大生机。(完)
作者简介:
孙聚友,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尤致力于儒学思想研究。参加承担国家、省、院等重点课题的各类重点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12部,主要有《儒家管理哲学新论》《清代儒学新论》《家族精英》等,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
- 2024年12月20日 1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