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躬行 用爱照亮小康之路
本版文字由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提供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民盟盟员张涛:信仰没有兼职唯有躬身践行
“信仰没有兼职,是党和民盟培养了我,作为参政党成员,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张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在陕西统一战线系统组织开展的重点调研、专题协商等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张涛的身影。他主持着省级智库的日常工作,尽管本职工作繁重,但他却能积极主动承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下称民盟中央)、民盟省委、省委统战部、省政协的重点调研报告的起草任务。
作为民盟盟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涛先后主持民盟陕西省委员会承担民盟中央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点调研课题,撰写的《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建设的调研报告》转化成为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大会集体提案和政策建议,入选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典型案例。其中《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建设面临的问题亟待关注》被有关方面采用,为国家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国内西北地区协作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破题》被民盟中央作为重要基础素材形成政策建议信。近年来,民盟陕西省委会在省政协大会上的口头发言、集体提案中都有他的成果贡献。
作为统一战线智库专家,张涛连年坚持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统战宣传基层行”活动,每到一地都会积极为当地发展建言献智。
2017年12月,省委统战部安排张涛赴汉中镇巴县朱家岭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朱家岭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国最北的苗族聚居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起了新村,许多群众依托这里良好的生态资源,办起了农家乐。当听到村里来了专家,一大早苗族群众就穿上民族服装来到村委会,这让张涛十分感动。他与群众拉家常,用鲜活的事例、简明的数据、通俗的语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时引起现场干部群众热烈的掌声。
那次宣讲,张涛更加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对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强农惠民的政策充满信心。他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道路上,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应该有所作为。他先后深入陕南多个贫困区县和陕甘宁革命老区调研,为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乡村振兴,主动参与民盟陕西省委会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十余年来,张涛长期主持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的日常工作。他善于把本职研究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张涛认为,作为地处内陆地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协作联系不够紧密,合作开放不足,城市空间组织稀松,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突出,要避免中心城市“一城独大”。他撰写《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多层密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组织结构》由此形成的建议对陕西省优化西咸新区机制体制和西咸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他将“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的有关中西部地区的跨区域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执笔起草《“十二五”以来中西部地区跨区域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研究及建议》,相关建议被选为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大会书面发言。
2021年12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召开,张涛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无党派人士周洲:科研创新永不止步
培养学生“续接”航空梦
40年前,带着对蓝天的仰望和梦想,彼时还是学生的周洲从家乡到大西北求学,开始了她与航空的不解之缘。20多年前,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带着不舍的航空情结,周洲选择留在母校西北工业大学,致力于无人机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研究。
这所扎根西部,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大学,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研创新“只做第一,不做第二”,也成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洲的“信条”。
她和团队创造出国内太阳能无人机飞行的多个纪录,也是迄今全国续航时间最长的实用型太阳能无人机纪录保持者。研发的太阳能无人机经历多种真实复杂气象环境下的飞行考验,为生态保护、应急救灾等注入了高科技手段。
成绩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与不懈的坚持。很长时间内,一年中至少一半的时间,她都带着团队在外面做各种试验。高寒、大雪、冰雹、暴雨、高温、酷暑、烈日、狂风……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方便面和馕是他们常见的果腹之物,铺了被子的小面包车就是住所,四个拼凑的小马扎就是床。
在外试验期间,周洲教授总是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无论是海拔6000米的西藏普若岗日冰川,还是陕北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戈壁滩,都有过他们试飞的足迹。
“我从不为外出试验结果担心,因为我知道我们肯定行。”周洲教授的“底气”来自于她和团队的“实力”。多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在科研创新上勇于“攀登高峰”“致力做领军者”,并以此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周洲教授主持了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3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30余人,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项。
周洲教授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更是一个投入身心培养学生的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也是周洲教授经常思考的问题。
“作为导师,除了知识传承,还应该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网络社会可能不需要老师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但科研文化和科研精神却蕴藏在它存在的地方。”
除了以身作则,周洲教授还请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给学生们讲授“学术与人生”“梦想与人生”“西迁的故事,西迁的精神”等,让学生们看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执着的科研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学生多年后还感慨“老前辈让我知道怎样在人生和事业中永不沉沦”。
“严师”也是“慈母”。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心理,周洲教授像母亲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会带学生看病、陪护,给贫困生资助、添衣,关心学生们的吃穿住行……二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她与学生保持着良师益友的关系。
她的研究生团队被学校评为十佳导学团队和首批科研育人示范团队。周洲教授也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出站博士后和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青年学子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他们将是中国梦的亲历者、建设者、推动者。”“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理想根植于国家的需求,将个人的抱负融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祖国建功立业。”这是周洲教授对毕业生的深情寄语,也是她努力工作的真实写照。
农工党党员杨惠云:
患者为何都叫她“杨妈妈”?
她,不忘初心,将患者视作亲人。她,体贴同事,关心护士职业发展。她,疫情当前,无所畏惧,患者在哪儿她在哪儿。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农工党党员杨惠云。
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每日虽然工作繁多,但仍不忘初心,时刻惦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于2012年在医院发起了“一元关爱”天使基金,募集善款用于长期帮扶呵护社区及周边地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资助困难患者以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身为民主党派人士,杨惠云时刻牢记建言献策的重要性。“不管是医院发展,还是我们护理专业的发展上,我对自己的一些想法,总是毫不保留地提出来,希望给院方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杨惠云称,为解决患者挂号、出入院不熟悉流程等问题。2013年,她成立了700余人的“阳光天使”护士志愿者团队,服务队人员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在门诊病人出入院窗口、手术室接送病人窗口、检验抽血和门诊挂号处进行志愿服务,不定期深入社区、学校、街道开展义诊、咨询等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环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更好地促进陕西省护理学科的发展,杨惠云组建了10余人的护理讲师团。2016年始,讲师团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前往安康、汉中、延安等地义务进行理论授课和现场指导,包括等级医院评审、护理管理创新、急重症等特殊科室管理与建设等内容。
“哪个地方比较偏僻,医疗条件较差,专业性缺乏,我们就会定期去当地做一些医护方面的专业指导。”杨惠云称,2016年始,全院护理人员外出授课500余人次,受众万余人次。
从医这些年,杨惠云始终把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投入到护理事业中,视患者如亲人,不仅在生活上体贴入微、悉心照料。在精神上也尊重患者,理解抚慰开导患者,用真情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赞许。
2020年,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她义无反顾地逆行奔赴武汉。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年龄最大的“战士”,杨惠云担任副队长,负责管理护理及感控工作。元宵佳节当天抵达武汉后,她立即进入即将接管的同济大学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了解病区环境、患者病情。
接管病区后,杨惠云迅速组织梳理、细化各班次工作内容;将原本分散的重症患者采取集中管理及专人管理;采用“现学现教”“线上教学”的培训方式,让队员们快速掌握相关技能;每日深入隔离病区一线把控护理质量,每晚召开护理管理视频会议,持续追踪改进护理质量。
理顺常规工作同时,杨惠云感知到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她立即组织制定了详细的心理疏导方案,每日与患者“亲密”沟通,通过倾听、共情、鼓励、指导患者聆听舒缓音乐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杨惠云用拥抱温暖患者的心灵,用体贴缓解队友的紧张。她事无巨细,“管”着护理队员们的生活起居、工作流程、行动路线,包括身心健康情况。正因为如此杨惠云常被患者、医护们亲切地称为“杨妈妈”。这个称呼对于杨惠云而言,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让她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着。
2021年底,杨惠云被评选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张涛
“信仰没有兼职,是党和民盟培养了我,作为参政党成员,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周洲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勇于创新,“只做第一,不做第二”,为自己喜爱的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老师,她悉心培养学生,并像母亲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个好老师是她最大的愿望。
杨惠云
“不管是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还是一名医生,我总是将目光放在基层。基层医院缺乏哪些技术,医护人员的发展方向在哪,困难群众需要什么帮扶,这都是我这个岗位需要实地调研、探访的。只要能推进医疗行业发展,我将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
- 2025年01月08日 11:13:28
- 2025年01月08日 09:29:59
- 2025年01月07日 21:32:38
- 2025年01月07日 21:23:57
- 2025年01月07日 16:46:19
- 2025年01月07日 14:37:15
- 2025年01月07日 14:29:13
- 2025年01月07日 13:50:48
- 2025年01月07日 1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