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丘成桐:为何很多中国学生擅长做题,却成不了大数学家?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丘成桐:为何很多中国学生擅长做题,却成不了大数学家?
中新社记者 陈瑜波
近日,每四年颁发一次、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揭晓,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乌克兰的4名“80后”年轻数学家获奖。其中,小时候数学成绩很差,甚至一度对数学很反感的美籍韩裔数学家许埈珥的经历尤为传奇,这也是继丘成桐、陶哲轩、吴宝珠之后又一位亚裔科学家获此殊荣。
成为一名数学家需要哪些特质?中国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本土的世界一流数学家?中国要想从数学大国成为数学强国,需在哪些方面发力?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想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基础天分,要有兴趣,还要肯用功努力。数学的真谛不是做题、特别不是做别人出的题,而要自己发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曾说您在中美各有一个家,还有栖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第三个家——数学的国度。您是如何对数学产生兴趣的?
丘成桐:我从小就对数学有兴趣。我父亲是个哲学家,但对数学情有独钟,他虽不研究数学,却认为它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很早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我1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对数学一直有很大兴趣,但没接触到真正的数学。直到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书,我才知道真正的数学是怎么回事。
坦白说,当年中国的数学家看到的研究领域较为片面,没有看到宏大的全景,我也是到了伯克利才看到的。
中新社记者:您有着东西方求学和任教的双重经历,并在美国生活近50年。您认为东西方数学教育各有何特点?如何破解中国学生善于做奥数题却不会问问题的现象?
丘成桐:很多人都好奇,中国孩子的数学很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的数学家?其实这其中有很多误会。欧美的小孩中,数学最好的那批人也很优秀,老师不仅教他们数学的基础内容,而且注重激发他们对数学真正的兴趣,让其有很大的原动力去找寻数学的美妙之处。
很多中国的小孩看不到数学最精华的地方,认为只要将题目做对、将考试考好,就很高兴。但数学的真谛不是做题、特别不是做别人出的题,而要自己发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要破解这个困境,首要是戒除功利心,不要想着靠数学去升官发财,去争人才“帽子”、争当院士。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做的研究很有意思,就颇满足,他们不去想能不能当院士、能不能拿高薪。对于有志于做学问的人,真正的奖励是学问本身,解决疑难问题最重要,必须要有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甘愿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精神。
因此,想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基础天分,要有兴趣,还要肯用功努力,这种努力是长年累月的,没有兴趣是熬不住的。另外,不要寄望于灵感,认为等哪天灵感一来,就能解决一个有史以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中新社记者:您很喜欢中国古诗词,还曾写过诗。您曾说,中国古典文学深深影响了您做学问的气质和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为您在数学领域的探索带来哪些滋养与启发?
丘成桐:做好的学问,要有文化的根底,不仅要读中国古诗词,也可以看莎士比亚,听《浮士德》歌剧,听贝多芬的音乐。诗词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部分,无论诗词还是数学,研究的都是大自然,只是描述的方法不一样。
我喜爱古朴的风格,喜欢《诗经》,喜欢屈原的楚辞,喜欢魏晋南北朝的诗词(如《古诗十九首》),最喜欢的是赋——汉赋。
我认为我读豪放派诗词越多,做数学研究时的格局就不一样。我常鼓励学生多读豪放派诗词、司马迁的《史记》等,对做研究是很有好处的,帮助开阔心胸,关注更宏大的问题,这也是清华求真书院院训“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的要义所在。
中新社记者:数学究竟有何作用?能为人类解决怎样的问题?
丘成桐:数学从古到今,都是整个科学的基础。要解释大自然的结构,唯一的语言就是数学。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只有用数学才能推导出来。
最早的实验,没有数学表示不出来;表示出来还要通过逻辑推导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用于大型计算机、“两弹一星”等。其实,所有的科学工程,没有数学都完成不了。尤其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更加关乎数学,怎么研究网络结构、怎样才能最快地传送信息。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离得开数学。
最近很多数学家在讨论疫情,通过数学模型可预测未来感染人数;在围棋对决中击败人类的“阿尔法狗”(Alpha Go)所涉及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都与数学紧密关联。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数学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中国的数学在国际上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丘成桐:中国古代数学有段时间发展得还不错,但自从希腊数学大发展以后,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数学能与其相比。希腊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00年这七八百年间取得的数学成就,无与伦比。当年,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古代文明均研究数学,但都没找到完美的逻辑方法来处理数学,只有希腊数学家完成了。
中国一直到20世纪初期才正式开始现代数学的研究,发展到今天还算不错,但与全世界最尖端的数学比还是有距离。有几个中国数学家做得还不错,但西方有庞大的数学家团队,还有差距。
中国目前更偏重应用数学,理论数学的发展有待加强,后者需要经过痛苦、孤立的思考过程。
中新社记者:您在自传中说,数学拥有神奇的力量,能打破距离、语言、文化的隔膜,把人们立时拉在一起,交流共通的知识。您认为数学能如何促进东西方交流?
丘成桐:数学遵循逻辑这一基本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俄罗斯的朋友和我都使用同样的数学语言,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隔阂。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环境,这会影响数学的发展,但数学家们都讲究逻辑,虽然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不一样,不妨碍我们互相欣赏,互相融合。
一个好的数学研究所,一定容纳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数学家。20世纪50年代后的大数学家我基本都认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态度。我也从物理学家身上学到很多,所以我做的研究很多都跟物理有关。
中新社记者:第九届华人数学家大会于近日举行,您当初发起这个大会的初衷是什么?华人数学家能在促进东西方交流方面发挥怎样独特的作用?
丘成桐:华人数学家大会第一次发起是在1998年,当时中国的数学较为落后,所以我希望集合全世界华人数学家的力量来提升中国的数学水平,也方便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我想我做到了。有很多优秀的华人数学家来到中国,也有很多中国数学家在此获得国外访问交流的机会,这个大会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我们也推出了很多重要的奖项,如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奖”,基本上中国最重要的数学家都拿过这个奖。1998年,中国的数学水平与海外相差较大,不太了解海外数学研究的进展,通过这些华人数学家的演讲,中国本土的数学家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数学研究。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数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我们带领中国学生做研究的方向比以前要鲜明得多,能把握到关键之处。
中新社记者:您曾预言:“19世纪是欧洲的数学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数学世纪,21世纪必定是中国的数学世纪。”您认为中国要想成为数学强国,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丘成桐:我很希望十年内能在中国本土产生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学问。未来中国毫无疑问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中国的人口比别国多,中国人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更高。中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破千万,如果能从其中“万里挑一”选拔出可以成为世界一流数学家的“好苗子”,10年后就能培养出1万名一流数学家,这相当于整个美国顶级科学人才库的规模。
具体而言,可适当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不是所有的“好苗子”都需要通过高考来筛选。清华求真学院每年可自主招录100个学生,相比高考的1000万人,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这些学生有望成为中国数学界的领军人才。要改变中国数学学术方向,可能就靠这少部分人。(完)
受访者简介:
丘成桐,男,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曾证明困扰数学界多年的卡拉比猜想以及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系“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6日 19:27:54
- 2025年01月26日 10:22:39
- 2025年01月26日 07:55:54
- 2025年01月25日 10:16:26
- 2025年01月25日 09:43:10
- 2025年01月25日 00:17:48
- 2025年01月24日 21:26:47
- 2025年01月24日 15:25:37
- 2025年01月24日 15:15:36
- 2025年01月24日 14: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