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短评:高温之下,何处乘荫?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高温之下,何处乘荫?
作者 韩禹
六月以来,热浪席卷全国,全球多地亦遇高温,能源、健康、农业、生态等问题紧随。气候治理紧迫性再度凸显。面此挑战,人类重归一体,高温之下,共识与合作是最终的庇荫。
中国正经历怎样的酷暑?六月平均气温较往年上升0.9℃,八省月均温创历史新高。环球同此凉热:印度、巴基斯坦多地最高温近50℃;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最高气温超40℃,多个城市刷新高温记录;美国中部和东部高温警报影响人口约1.25亿。
高温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更因其从“自然”外溢至“社会”。高温少雨使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严重缩水,水力发电量几乎腰斩;中国豫、浙、川、陕、甘等地土壤墒情偏差,旱情持续;葡萄牙、西班牙均有数百人因高温丧生;法国、希腊、美国等国遭遇多场山火,居民大规模撤离。
《自然》4月刊载一项研究提出了更深忧虑:气候变暖改变了动物的活动范围,使物种间产生新的“相遇”,增加新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全球高温热浪事件,再次将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置于自然面前。此次事件是气候变化趋势的一部分,已是世界共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近五十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两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至少到21世纪中叶,地球地表温度仍将继续上升,除非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回顾上世纪80年代起国际社会推动构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立过程,为公平合理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多国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重要成果。但协议缔结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试图推卸责任、政治化气候议题,借风险敛取经济利益、借排放打压发展中国家,将人类的共同阵营拆散。世界公认的气候治理框架之下,仍有美国违背提供气候融资的承诺、退出《巴黎协定》等现象发生。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提出“全球风险社会”的概念,他指出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文明所创造的风险更具全球性。由于超出直接感知、超出一时一地,且后果不可计算,全球风险往往使各个责任主体陷入“有组织的不负责”,并将风险高度政治化,加以随意界定和建构。生态问题正是贝克关注的全球风险之一。
贝克在《世界风险社会》中预言,随着灾难后果的显露,人们会重新思考全球风险面前的责任问题,全球风险会向传统政治经济秩序、新自由主义观念发起挑战。如是,近期系列气候事件是灾难,是警醒,无疑也是鞭策,敦促人类更新观念、诚意协作,携手缔造一个安全、和谐、正义的家园。(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2:45:01
- 2024年11月21日 22:22:34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
- 2024年11月20日 18:33:42
- 2024年11月20日 15:27:39
- 2024年11月20日 12: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