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探索组团式帮扶新模式

分享到:

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探索组团式帮扶新模式

2022年07月29日 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探索组团式帮扶新模式
图为参加2022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年会暨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嘉宾合影。 张海雯 摄

  中新网青海化隆7月29日电(张海雯)“两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在座的兄弟高校一起,立足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帮扶路径,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帮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2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举办的2022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年会暨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上表示。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介绍,2020年,教育部探索推动高校组团式扶贫工作,整合资源、合并同类项,指导成立了8个高校“扶贫联盟”,推动高校扶贫方式从“独立团”向“集团军”转变。“资源环境帮扶联盟”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9月30日,“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资源环境类高校在进一步聚集和发挥学科优势,推进高校组团式扶贫,实现优势互补、合力攻坚,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国家重大战略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进入过渡期以后,“扶贫联盟”转向为“帮扶联盟”,进一步挖掘和释放联盟潜力。

图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讲话。 张海雯 摄
图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讲话。 张海雯 摄

  当天的活动,联盟各高校分别介绍了各自帮扶工作的基本情况,展示了各自在资源环境领域帮扶工作的突出成效,并为联盟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两年以来,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乡村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联盟成员由最初的10所高校增加到13所,影响力不断扩大,助力塑造了一批具有联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本”。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牵头高校,率先启动“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项目,立足学校旅游地学学科特色和地质公园人才资源优势,组织专家赴化隆县开展地质遗迹状况调查,遵循“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理念,设计地学旅游路线,打造出黄河流域及青海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成为全国“地质+生态旅游”地质文化村的样板,探索出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突出资源环境领域品牌,打造“新能源+”产业帮扶体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展了对楚雄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评价、旅游地质资源评价以及农业地质资源评价等工作,构建了长期动态支持楚雄州油气地质资源的工作机制……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致辞。 张海雯 摄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致辞。 张海雯 摄

  晁桂明表示,要进一步凝聚联盟成员力量,不断加强联盟信息和资源共享,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发挥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强大合力。发挥学科人才优势,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开展资源环境领域的科技帮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一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联盟服务乡村生态振兴的质量……(完)

【编辑:李岩】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