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解读|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典范

专家解读|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典范

2021年09月05日 20:30 来源:中国网信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专家解读|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典范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日前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的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上,来自14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的代表分享了中非数字合作与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的鲜活经验,也表达了对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待。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新家园,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不断拉大,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具体方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践,彰显了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响应,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实践成果。

  非洲大地富饶美丽,非洲发展充满生机,非洲人民渴望幸福生活。让互联网更好造福非洲各国人民,是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初心。由于历史上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一些现实的具体情况,非洲在互联网发展上尚有巨大的空间。互联网基础设施较差,物流、支付等尚不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也比较低,远不能满足非洲人民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和对数字经济的期待,这为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同关切和广阔空间。

  习近平主席强调,任凭国际格局调整演变,中非平等互信、相互支持的兄弟情谊不会改变。中国将始终同非洲国家心连心、共命运,永远做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亲自部署下,2015年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对中非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中非关系新定位,描绘了中非合作新蓝图;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了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擘画。携手共建中非网络命运共同体,既是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有机部分,也是其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的发布,包括非洲在内,各方持续为丰富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智慧力量。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日益清晰和丰富,实践日益深入和具体。当前,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卢旺达咖啡农每出售一公斤咖啡可以多赚4美元,辣椒农甚至可以实现收入翻倍;通过中方实施的“国际杰青计划”“藤蔓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一批数字领域优秀青年的涌现,极大促进了非洲互联网应用的孵化;通过中方企业实施的“非洲创业者大赛”“全球商业挑战赛非洲赛”等创业项目,不仅为非洲应对疫情提供了数字解决方案,更推动了众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而包括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农产品开始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也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美食选择。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此次论坛发布的“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十六项重要倡议,为中非互联网合作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新空间。正如非洲代表所认识到的,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开展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全球合作至关重要。只要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秉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理念,我们就能够携手构建更高水平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中非与世界各国人民。(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朱延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