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沙江畔“西藏解放第一村” 感受沧桑巨变
(重走天路看变迁)走进金沙江畔“西藏解放第一村” 感受沧桑巨变
中新网西藏江达7月23日电 题:走进金沙江畔“西藏解放第一村” 感受沧桑巨变
记者 刘忠俊 王鹏
7月下旬,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78岁的村民普巴坐在家中藏式沙发上望着不远处的金沙江,10岁的普布次仁和7岁的江拥卓玛正在一旁开心玩耍,此时普巴女儿正背着除草机准备出门干活。
位于金沙江畔的岗托村,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隔江相望,是从四川入藏的咽喉要塞。“岗托”,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
走进这个漂亮的小村,一栋栋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高低错落,条条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农家小院里的苹果树结满了果子,村民家门口都停着摩托车或小轿车,以及一些小型农机具。走进家中,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样样齐全,屋顶挂着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70年前,横亘于岗托村和德格县之间的金沙江,成为阻碍十八军进藏的天险。“渡江全靠牛皮船。”83岁的岗托村村民泽旺平措回忆,村民知道解放军要过来的消息,非常兴奋,安排9艘牛皮筏子迎接。
1950年10月7日凌晨,十八军强渡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的第一枪。“我们在睡觉,听到枪声就醒了。”普巴回忆,自己当时与父母住在山上的房子里,后来才知是十八军与藏军交战。傍晚,战斗基本结束,岗托村解放,成为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
“慢慢和十八军战士们混熟了,发现这支队伍不一样。”普巴称,十八军在行军途中,严守政策纪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宁愿忍饥挨饿,也不妄取民众一粒粮食、一头牛羊。在十八军战士临时驻地,他第一次吃到了白米饭,看了人生第一场电影,“好看,是打仗的电影。”1969年,27岁的普巴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74年,他从部队退伍回到岗托村当上村长,带领村民们发展农业种植。
“当年十八军在自身供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帮助村民发展生产,解决困难,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和爱戴。”泽旺平措称,解放前自己全家都是农奴,干着脏活累活,备受欺凌。解放后,家家户户分了土地,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如今,泽旺平措已是四世同堂,与孙子、孙媳住在一栋二层小楼里。
70年间,岗托村迎来沧桑巨变。1956年,金沙江上建起了一座吊桥,岗托人从此告别了牛皮筏。1974年12月,317国道金沙江大桥老桥建成通车。2008年8月,岗托金沙江大桥新桥建成通车,村民们出行更加方便。
近年,岗托村被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记者注意到,沿江修建的“岗托十八军渡口红色遗址公园”雕像旁,矗立着一座碉楼,为充分发展红色旅游,碉楼被改建成独具特色的纪念馆。登上碉楼从窗口向外远眺,连接川藏两省区的大桥横跨在金沙江上。
“岗托村的红色文化旅游,正作为重点项目支持和打造。”江达县旅游发展局局长泽仁松姆称,村子近年来先后获5000多万元旅游发展资金支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的人流量也渐渐增大,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增加,超市发展前景较好。天津援藏队牵线搭桥在岗托村建起的“岗托村惠民超市”,村里以每年约1.3万元的费用承包给村民欧珠运营。去年,8户贫困户每户从该项目分红1600元。
“那段红色记忆,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驻足停留,成为岗托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岗托村党支部书记永红说,从1950年插上五星红旗,到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的“西藏解放第一村”,正逐梦前行。(完)
- 专题:重走天路看变迁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
- 2024年12月20日 12:00:49
- 2024年12月20日 0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