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省份取消O牌车 部分官员使用小牌号仍有特权(3)
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公车减量,强化监督
取消车牌易,取消特权思想难。一位被取消特权牌的人士坦言:“改用普通牌照后,很长时间都不习惯,时常会不自觉超速闯灯、违章变道,更难熬的还是‘心瘾’,觉得开特殊牌照车‘牛气’,有面子。”
2004年上海开始在全国较早全面取消“O”牌,至今已近10年。这项本该早推广的改革却在各地动作迟缓,至今还有近一半省份未取消,背后无疑是特权思想作祟带来的层层阻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呼吁,当前国内公车乱象的重要原因是公车泛滥,面对全国众多公车,有效监督、遏制私用滥用难度十分大。真正要改变,只有从根上大幅削减公车数量,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叶青表示,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公车数量屈指可数,特定的公务活动才能使用。“在韩国首尔、中国香港等地,由于公车数量少,基本不存在监督难问题,车一上道所有人都知道是公车,自然不敢私用滥用。”
随着近年来公众监督兴起,一些公车违规、特权问题往往通过群众举报曝光。“公车使用的内部监督透明性差,公众参与度低,作用不明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认为,治理特权车亟须形成稳定、常态的外部监督机制,群众监督才是最好的监督。
专家建议,在减少公车数量基础上,尤其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才能真正管住特权思想和特权车。“可以给公车标明‘政府公务专用’字样,或在车身喷上明显颜色,包括公示单位、举报电话等。”赵瑞政说,譬如公车停在酒店、KTV、高档洗浴等非工场所,老百姓一眼就能识别,一旦公车私用将无处遁形。(强勇 赵宇飞 陆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