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如何在“天宫”玩转科学
研究空间生命机理、微重力影响、火焰燃烧……
《自然》:如何在“天宫”玩转科学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刘 霞
作为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也是最后一环的梦天实验舱,10月31日在海南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中国的天宫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的收官之战。
英国《自然》杂志在10月28日的报道中指出,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即将建成,未来十年,科学家们将在“天宫”开展1000多项实验,其中有些实验会试图重现在国际空间站上获得的结果。
新“科学游乐场”
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模块——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从中国海南文昌发射场起飞。梦天实验舱发射后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三舱形成T字构型。
《自然》杂志报道称,“天宫”是轨道上唯二的实验室,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在这段时间内,科学家们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展1000多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研究微重力对活组织的影响以及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太空技术研发专家保罗·德·索萨表示,建造空间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这太棒了!天宫空间站为中国研究人员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游乐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张伟研究员对《自然》表示,目前已有超过25个研究项目正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其中包括研究微重力对植物细胞、骨骼和肌肉以及熔融材料的影响,还有蛋白质结晶实验。
中国航天员已将包括苜蓿、燕麦和真菌种子在内的约12000粒种子带到天宫空间站,会将它们暴露在宇宙辐射和微重力下6个月,然后于明年4月送回地球种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也报告说,今年7月下旬,在问天实验舱种植的水芹和水稻幼苗已经开始发芽。
验证ISS结果能否重现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主要开展的研究领域不同。问天实验舱已经于今年7月发射,主要是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而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自然》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天宫空间站上有20多个小型实验室,配有离心机、温度低至零下80摄氏度的冷却室、高温炉、多个激光器和光学原子钟。这些设备都将用于进行类似于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开展的实验,包括研究长期身处近地轨道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如何防止各种材料发生火灾,以及气体的量子特性等。位于空间站外部的3个设施将有助于研究宇宙辐射对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影响。
德·索萨表示,新的空间实验室的到来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重复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以检验结果是否可以重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布拉德·塔克对《自然》表示,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可进入这个轨道实验室“玩耍”。中国通过与联合国的一个合作项目,选择了9项国际实验前往这个科研前哨基地,这些实验由日本、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等国的研究人员开发。(科技日报)
国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2日 15:07:29
- 2025年01月22日 12:29:05
- 2025年01月22日 11:31:20
- 2025年01月22日 11:19:57
- 2025年01月22日 08:52:39
- 2025年01月22日 08:05:09
- 2025年01月21日 21:11:42
- 2025年01月21日 21:10:42
- 2025年01月21日 21:07:49
- 2025年01月21日 18: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