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乌生物实验室秘密曝光?“五角大楼特别害怕”

在乌生物实验室秘密曝光?“五角大楼特别害怕”

2022年03月08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8日电 (记者 孟湘君)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节节推进,乌克兰境内的一些“秘密”,逐渐开始被发现。

  而据俄国防部表示,五角大楼“特别害怕”有一件事被披露,但俄方决定,在调查完成后公开美方的作为。

  美国五角大楼。

美国五角大楼。

  【谁在“紧急掩盖”?】

  3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联邦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少将对记者表示,五角大楼资助乌克兰进行军事生物项目,而乌克兰紧急掩盖了痕迹。

  科纳申科夫说:“我们收到了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关于2月24日紧急销毁鼠疫、炭疽、兔热病、霍乱及其他危险疾病病原体的文件”。

  他指出,“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开始,五角大楼特别害怕在乌境内进行秘密生物实验一事被披露。”

  资料图: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实验室门上的标识。

资料图: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实验室门上的标识。

  这些文件正由俄辐射、化学和生物保护部队专家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将对外公开。

  此前网络流传,由于“担心俄方发现”,美国驻乌大使馆“删除其官网有关美国在基辅和敖德萨等地开设生物实验室相关文件”。俄方发布的消息似乎坐实了这一点。

  在俄军进入乌克兰后,2月25日,美国“生物协同计划”项目负责人罗伯特·波普还曾紧急发声,称乌境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人员失联。如电力无法保障,原本保存在冷冻状态下的危险病原体或升温、泄漏,引发周边地区感染。

  【五角大楼最怕的秘密?】

  如果真如此,那么美国最不想暴露的秘密,还是让俄方“抓住了”。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对“生物威胁降低项目”的介绍。图片来源:美驻乌使馆网页截图。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对“生物威胁降低项目”的介绍。图片来源:美驻乌使馆网页截图。

  据介绍,美国“生物协同计划”项目隶属于美国国防部威胁降低局(DTRA),五角大楼出资21亿美元管控。该项目使美国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地区合作,旨在应对传染病爆发威胁,加强及修复生物实验设施,进行生物风险管理、生化武器处理等。

  项目进展究竟如何,美国官方讳莫如深。记者也注意到,主流美媒上鲜见关于此事的讨论。“今日美国”是一个复杂的例外。2022年2月25日,其发文反驳不利指称,认为美国政府2005年起与乌克兰合作,旨在“防止危险病原体扩散,尽量减少潜在生物威胁”。

  但2015年,也是这家美国媒体,报道了美生物实验室2003年以来发生数百起实验室失误,危险材料泄漏、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等现象,对其可靠性提出质疑。

  美国国防部“生物协同计划”(CBEP)活动范围。制图:<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 甘甜

美国国防部“生物协同计划”(CBEP)活动范围。制图:中新网 甘甜

  国际社会对美国在海外大量秘密开设生物实验室的做法,一直存在质疑。2019年,独立新闻调查机构Armswatch揭露,美军方在全球设立数百个生物实验室,主要选择东南亚、非洲及前苏联加盟国等,其中包括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

  俄官方认为,美国在乌克兰有15家秘密生物实验室,格鲁吉亚则设有3家实验室和11家小型研究所的研究网络。

  【异常情况屡屡发生?】

  美军其中一个生物实验室位于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俄军这次获取的文件就来自于哈尔科夫等地。

  当地3月2日,乌克兰哈尔科夫警察局附近,街道上一片狼籍。

当地时间3月2日,乌克兰哈尔科夫警察局附近,街道上一片狼籍。

  2016年1月,当地20名乌军士兵在短短两天内死于一种类流感病毒,另有200人送医。两个月后,乌全境报告了300多人感染,其中81%因感染甲型流感(H1N1)pdm09病毒死亡。

  2020年4月,乌最高拉达(议会)多位议员曾对境内实验室提出调查要求,称不明严重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理由相信有来自外国的“不透明”生物研究活动在该国进行。

  五角大楼设在格鲁吉亚的卢加尔公共卫生研究中心(Lugar Center),更是声名狼藉。该机构2013年启动炭疽疫苗试验,导致格鲁吉亚炭疽疫情暴发。其后,该机构还因研究白蚁,使格国首都第比利斯及周边发生白蚁虫害。格鲁吉亚前国家安全部长乔尔加泽披露的文件曾显示,该机构把“志愿者当作实验鼠”,73名志愿者在测试新的致命毒素时不幸身亡。

  美国国防部威胁降低局在格鲁吉亚展开的项目。图片来源:格鲁吉亚内政部。

美国国防部威胁降低局在格鲁吉亚展开的项目。图片来源:格鲁吉亚内政部。

  携带致命病毒性疾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昆虫,被发现反常地出现在俄南部。2018年底,俄方还发现美方试图在克里米亚地区建造生物实验室。不过,以上许多消息并未获美方证实。

  记者搜索发现,曾曝光美方的独立新闻调查机构Armswatch在2022年1月25日抛出一则新消息,称泄漏文件显示,美方曾采集乌克兰4400名士兵和格鲁吉亚1000名士兵的血样,进行生物学实验。

  外媒曝光美国对乌克兰、格鲁吉亚士兵做生物实验的文件。图片来源:独立调查新闻网站Armswatch。

外媒曝光美国对乌克兰、格鲁吉亚士兵做生物实验的文件。图片来源:独立调查新闻网站Armswatch。

  乌克兰4000名士兵的血样被用来测试汉坦病毒抗体;400人的血样被用来测试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抗体。格鲁吉亚1000名士兵及该项目下收集的血样,被用于包括炭疽杆菌、汉坦病毒、伤寒沙门氏菌、西尼罗河病毒等14种病原体的抗体检测。

  虽然仅仅是贡献10毫升抽血应该不会致人死亡,但该报道指出,不清楚美方的实验是否包含其他未知程序。

  文件中提及如有志愿者死亡,事件需在48小时内,报告给格鲁吉亚军方医院和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是美国国防部管理的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

  据称是美国防部项目文件提及“如志愿者死亡”等字眼。图片来源:独立调查新闻网站Armswatch。

据称是美国防部项目文件提及“如志愿者死亡”等字眼。图片来源:独立调查新闻网站Armswatch。

  此外,报道指出,血液测试结果并不会告知给实验参与者。而根据美乌协议,第三方因美国雇员在协议下的工作提出的在乌死亡和伤害案例索赔,都由乌方负责。

  【美国的“魔鬼”基地】

  回到美国境内,此前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是美国生物军事化活动大本营——德特里克堡基地。

  该基地是70多年前美军选择秘密发动细菌战的地点,其继承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魔鬼遗产,是美国中情局(CIA)隐秘的化学实验和精神控制实验基地。该基地目前仍继续研制和贮存生物战剂。

  “德特里克堡秘史,美国中情局精神控制实验的基地”。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截图。

“德特里克堡秘史,美国中情局精神控制实验的基地”。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截图。

  不合法、不透明、不安全,国际社会对该基地活动的关切早已有之。以下是几起德特里克堡基地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2001年,美国发生致5人死亡、17人感染的炭疽信件袭击事件,嫌疑人来自该基地的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2014年,德堡的生物研究机构处理有毒物质存在漏洞,导致当地三氯乙烯含量上升为标准水平42倍,遭到起诉。

  ●2015年,美国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县106个家庭和个人就德堡基地产生有害物质导致人员伤亡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7.5亿美元。美政府及陆军否认存在不当行为。

  ●2019年7月,德堡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P4实验室被发现严重违规,遭美疾控中心下令关闭;11月其重启活动,但未公布整改情况。

  ●2020年3月,民众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请愿,要求美政府公开德堡基地信息,特别是2019年关停相关实验室的原因,美政府未做回应,并一度下线请愿网站。

  美方认为,许多信息只是外界在“捕风捉影”。那么,至少有一个事实无可辩驳——美国是迄今唯一一个,阻挡重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的国家。

  国际社会对此提出严厉谴责。美国2001年起拒签《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相关草案,并百般阻挠有着183个缔约国的该公约的进展。美国的理由是,生物领域的国际核查或“威胁美国国家利益和商业机密”。俄方对此认为,美国明显是在掩盖在生物武器领域的不良记录。

  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化验。

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化验。

  2021年7月,挪威、丹麦、匈牙利、波兰、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32个政党,联名要求美国关闭海外的美军生物实验室,但美方置若罔闻。

  如果不是心虚,美方为何担忧在乌克兰的“秘密”被曝光?又为何一直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关上大门?种种做法欲盖弥彰,又如何能瞒过全世界?(完)

【编辑:管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