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父子摄影师接力 万张菲林照记录香港旧时光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2日 1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旧时香港街市的车水马龙、北角春秧街上长辫“妈姐”(意即女佣)的倩影、早年居民楼宇间的光影婆娑……一张张菲林黑白旧照,在光影流转间记录下上世纪的老香港风貌。二十世纪中叶,摄影技术并不发达,留存的旧照亦不多见。目前市面留存的香港旧照大多出自钟文略、何藩、邱良、陈迹等彼时几位摄影名家之手。其中,要数香港摄影师钟文略出道早、作品多。

  【解说】钟文略早年从广东新会到香港拜师学习画艺,后在戏院画广告画,因长期接触电影,于是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他拿着相机走上街头捕捉社会百态,几十年来积累了不少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街景、白领丽人倩影、小市民生活百态等,都是他的入镜题材。

  【同期】香港胶片摄影师 钟易理

  我爸爸的这张照片很出名,在北角的春秧街就拍下这张摩登妈姐,当时拿到很多大奖,我爸爸就见到当时上海来的妈姐穿的衣服很时尚、很美观,头发也做得这么漂亮,这个妈姐经常在马宝道出现,在春秧街买菜,我爸爸知道这个情况,每天都在这里跟着她照相。那个时候北角春秧街,最出名就有一条电车路,旁边有很多菜档就紧靠着电车路,电车经过的时候,菜档和人们就要避开电车才能开过去,这是当时春秧街的特色。

  【解说】在港生活逾一甲子,在钟易理眼中,父亲的旧照记录的不仅是香港变迁,更是几代港人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情结。

  【同期】香港胶片摄影师 钟易理

  我从两三岁开始就在北角长大,那时候住在北角新村,现在变成富贵地方了,就是北角汇,就经常在北角区玩耍、读书、上学,所以对春秧街很熟悉,帮妈妈买饭买菜很方便,一下车斜对面就可以买很多东西的了。对于这个环境,生活了60多年,就很熟悉,很有感觉感情。

  【解说】1991年钟文略退休后,钟易理从父亲手中接过影楼生意,一同接过的还有12000多张已冲晒的老相片和大量珍贵底片。此后,在工作室中挑选和冲洗父亲留下的底片就成为钟易理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暗房中,在显影液的作用下,半个多世纪前的光影逐渐浮现。

  【同期】香港胶片摄影师 钟易理

  菲林相机(拍出的照片)很有立体感,有空气感,数码(照片)就很清楚,(物体的)边缘很清晰,好像地图一样,放到很大都看到人。那个时候我发现数码相机很快,但是它拍出(相片的)质素,都不够菲林靓。出来的数码相片,都要经过电脑去操作,如果我们不会电脑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去处理照片,就有很大的困难。执相的过程,完全在我手上见到(底片),我们可以去调整去修改,但经过电脑,经过以前的屏幕(来调出)的颜色都是不准的。

  【解说】于钟易理而言,虽如今的摄影技术日益更迭进步,但父亲曾经传承给他的菲林摄影技艺总有那一份不可被替代的真挚与虔诚。

  【同期】香港胶片摄影师 钟易理

  我爸爸整天教我,眼睛要看到、触见到东西,感受到之后,你要勤快,并且要坚持。因为在黑房晒相照相很长时间,不同于现在的数码,拍一下看看,拍得不好删掉,再拍。构图如何,人物站在哪里,他教我光影,灰位、银位、白位怎么处理,就跟着爸爸学,自己尝试,所以拍的照片比较有灵魂。

  【解说】近年来,在赴香港各地拍照之余,钟易理还将父亲的作品整理后在各地展出,开设菲林摄影冲晒等工作坊,让香港的年轻一代了解菲林摄影和香港的历史,在他看来,这便是传承的真正意义所在。

  【同期】香港胶片摄影师 钟易理

  (我爸爸)他和我说,香港变化好大,所以你一定要拍下每一处的人物,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的人,或者新移民的人知道,香港人是如何生活的。所以他觉得应该每年、每节、每日,他都要拍下、记录下,意义就在于希望传承给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背景,香港的背景。

  记者 范思忆 罗嗣昱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