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彭阿姨、陈阿姨、何叔叔,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川港康复中心的留言板上,这段书写得歪歪扭扭、透着稚气的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段真情告白来自一位手臂伤残的孩子,他在装上义肢后艰难写下的每个字,都凝聚着对康复中心三位香港治疗师的谢意。
一年来,在这个香港特区政府投资2.2亿元人民币援建的康复中心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感人故事。记者每一次探访这里,总能看到香港治疗师忙碌的身影,在他们悉心关怀和真诚鼓励下,上百名地震伤残人士得到康复,走出伤痛,获得新生。
坐落在成都摸底河畔的川港康复中心,未来3年,还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注资援助下,逐步扩展成为一座技术先进、设备完善,集康复治疗和专业人才培训指导为一体,为地震伤员打造的永久性康复医疗中心。
来自香港大埔医院的治疗师彭元宏,已在川港康复中心工作近一年。据她介绍,共有179位地震伤残人员手术后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其中,有超过50%是截肢者,近30%属脊髓损伤,其余20%为骨折、压迫和神经受伤。
通过香港和内地医生的通力协作,除神经受伤和大面积粉碎骨折的截瘫人士外,多数截肢的伤残者现已基本能站立行走。目前,仍有59人在此接受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义肢矫形治疗,另有4名极度重症者在ICU接受日夜监护。
据了解,179位在院伤残人士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孩子。彭元宏说,两三岁的截肢小孩差不多每半年就得更换义肢和其它辅器,十几岁的少年也需每年更换,“因为他们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创伤的地方会增生出新东西。”这些都要求治疗师随时观察他们的康复情况,适时做一些矫形手术。
除了在川港康复中心的项目,香港治疗师还出现在北川中学和都江堰新建小学,为那些单腿、双腿截肢的学生,免费更换“高科技、高性能”的义肢。据香港“站起来”组织负责人介绍,他们向地震灾区提供的义肢,都是性能一流的产品,均采购自北欧国家,仅一只上肢机电手采购价即为9万元,一只下肢脚架也需5万元。
“如此昂贵的产品,一个孩子康复矫形至成年,平均都会花掉差不多30万元,多数都无法独立承担。”正因为此,这几天,康复中心的治疗室里摆满了伤员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刺绣、串珠、书法……“天气好的时候,刘畅哥哥、孟红梅姐姐、黄莉姐姐,就会把这些东西拿到成都宽窄巷子去义卖,为我们的‘心启程’计划积累公益金,帮助更多的伤残人。”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牛钰笑着对记者说。
牛钰还兴奋地问记者:“明天彭阿姨要带我们康复中心的小朋友到香港去玩一个星期。迪斯尼乐园、海洋公园很好玩吧?”据康复中心人介绍,小牛钰很好玩,常把大家逗乐,她喜欢写诗,经常给大家朗诵她的大作。看到她如今快乐的样子,没有人会想到她就是那位距地震近100小时后,被救出的北川小学6年级学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