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拆迁威胁 香港望族百年祖屋亟待保护(图)
近日,新会文保团体“新会本土文化”组员向南方日报记者报料,位于新会城郊的不少见证华侨历史的历史建筑,由于长年处于空置状态,周边治安恶化,内部家私、栏杆等构件被盗,甚至连被文物部门评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明代环溪庙门前的石狮子也于今年端午节不翼而飞。
为了解新会城郊侨居的保护现况,记者来到现场,与文保人士一同寻访那些散落巷陌之中鲜为人知的侨居建筑。记者在探寻的过程中发现,除了这些乡间民居外,新会城区不少保存完好的骑楼、别墅都没有被评为任何等级的文物单位,被改建的情况较严重。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表示,新会遭遇的难题并非“孤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历史建筑的保护纳入规划,新会的案例无疑值得引起反思。
发现
望族旧居风华犹存
侨乡韵事再添新证
位于珠三角西南的新会是一座安宁古雅的小城,又是广东著名侨乡五邑之一。
这里的老建筑一砖一瓦都见证着百载华侨飘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位于城郊村竹林里的利氏大宅,便是其中一个佐证。
利氏大宅是文保团体“新会本土文化”近期的一个发现。据组员介绍,利氏家族第一代利良奕、利文奕兄弟在19世纪后期前往美国旧金山淘金,后前往香港发展,成为20世纪初期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第二代继承人利希慎最为显赫,他是香港开埠早期的著名地产商,铜锣湾闹市的利舞台、希慎道、新会道等均是其家族产业。其长子利铭泽继承父业,担任“希慎兴业公司”总经理,是著名的爱国商人。其三子利孝和,则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的创始人。
利氏在新会的大宅建于清末民初,是利氏家族发迹回乡购置的物业之一,供利希慎的父亲利良奕与叔父利文奕在此养老。
大宅共有三处,砖木结构,均为岭南传统民居“三间两廊”的院落式布局,由厅堂、天井、书房、厢房等部分组成。屋檐下还保留着精美的山水壁画,墙上的灰塑和趟栊门上的雕花同样精巧雅致。
利氏大宅的发现只是掀起了城郊村侨居群落的一角。在民间人士的指引之下,记者游走其中,发现村内的近代民居尚存不少。与开平、台山竞相仿效的西式建筑相比,新会民居更具原汁原味的广府情怀,建筑多为岭南传统民居,趟栊门、青砖石脚随处可见。同属城郊村委会的“六乡”更是6个规整雅洁的华侨住宅群,外表一致,都有精美的灰塑、彩绘壁画,但细节上却各不相同。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师谭金花介绍,这些精美的乡村侨居,对解读新会的早期华侨史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开平来的利氏家族,之所以选择新会作为落脚点,是因为当时五邑其他地区盗贼横行,新会一带却是一片乐土。六乡片区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单是历史本身就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文保人士林震宇反映,城郊村已被列入新会“三旧改造”拆迁范围。利氏大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未被发现,也让它的去留变数陡增。“尽管目前改造规划还没有正式动工,但只要有开发商相中,利氏大宅随时都面临被推倒的可能。”
除了拆迁以外,利氏大宅当下还面临无人看管带来的危险。记者观察到,大宅后花园的墙壁已经开裂。文保团体成员表示,房中的家私不少都已被人偷走,甚至连墙垣上装饰用的瓷瓶栏杆也不能幸免,盗窃手法还相当专业。至于其他侨居,由于新业主或租客对老房子感情淡薄,对拆迁也不置可否。有人甚至宁愿将祖屋租为废品收购站,却不愿对其进行维修活化。
“我们不指望能把这些乡村全都保护下来。哪怕是拆迁片区的6条古村能够完整留下1条,作为新会历史的一个见证,也算不错。”林震宇建言,利氏大宅之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华侨建筑,政府和业主后人应联手保护,让更多的新会人能了解当地的名人历史,产生归属感。
对策
统计历史建筑编制保护规划
在江门五邑地区,拥有上千年建城史的新会是文物和历史建筑最为集中的重镇之一,而其相对发达的经济也使近年文保与发展间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在“三旧改造”的同时留下新会乡村侨居的历史文化面貌,也就成了林震宇和他的队友们近期的重点关注。
“新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可文物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林震宇说,“比如,对骑楼商业街的保护力度不够。”在富有民国风情的大新路、仁寿路两旁,还有不少过去留下的骑楼、民居和宗祠,但竟然只有景堂图书馆一处被列为文物,其余大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或任由自然破败。在去年6月,同一片区上的冈州中学旧址——这所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新会政府驻地的“百年学堂”,终究没有挡住商业城的建设步伐,在钩机声中轰然倒塌。这起拆迁带来的阵痛让当地的文保人士记忆犹新。
对于新会文保存在的困境,不少专家认为,在城市规划时对历史建筑的照顾不周,是其中一个要因。新会的新城选址曾作多番修改,每一次规划的调整,总难免付出牺牲历史建筑的代价。另外,文物点的“生存质量”也受到影响,如当地列入文物的环溪庙,一对清代石狮子也在今年端午不翼而飞。
据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应有至少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每个不少于2.5公顷,其中60%以上的房屋属于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然而,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这一标准往往没有严格执行。”汤国华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意味着承诺和责任,而不能曲解为旅游开发。
谭金花认为:“新会在侨乡中的地位不低,而侨乡的体现很大程度在于建筑。只有好好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建筑,才能使侨乡的招牌有说服力。”她还进一步指出,修缮华侨故居,对凝聚海外侨胞的民族向心力,也有重要意义。
“对于老华侨来说,他们不会回来争拆迁补偿,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屋不要被拆掉。有祖屋在这里,他们世世代代都会保持一份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如果连根都没了,他们的后人恐怕就不再回来了。”谭金花还建议,新会可以参照开平碉楼托管的成功经验,这种措施对处理华侨物业较具可行性。
值得庆幸的是,为落实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从今年7月开始,当地政府正委托有关建筑规划设计院对新会历史建筑的分布和现状进行统计,并拟选取约60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编制保护规划。专家和民间人士希望,此次调查能成为一个好的开始,为日后制定更为科学化的建设规划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