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互动
守望精神家园
截至11月底,经文化部审批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已达1700余项,13000多人次,全年有望突破15000人次。
花开并蒂,芬芳两岸。无论是京剧、昆曲还是歌仔戏、布袋戏,无论是绘画、雕塑、陶艺还是音乐、话剧、电影,也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这一年两岸文化人台上交流、台下切磋。共同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的他们,携手向两岸同胞传递着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化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文化交流如何从以往的“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转变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成为两岸文化人的共同课题。
这一年,两岸文化交流好戏连台,为深入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协议,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唱响序曲。(本报记者 吴亚明)
医卫协议
撑起生命绿荫
12月21日,海协会、海基会领导人在台北签署了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三通”让两岸从“咫尺天涯”变为“天涯咫尺”。如今,两岸逐步形成一日生活圈,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每天往来于海峡东西。随着两岸人员往返的时间大幅缩短,也让疫病潜伏传播的风险大增,因此,两岸建立即时透明的疫情通报,共防共治,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两岸医药卫生协议中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内容,及时为两岸同胞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荫。
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之时,各种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意外发生之后,如何协助伤病者第一时间安排就医及转送,让伤病者家属及时掌握资讯,需要一套完整的紧急救治机制。医卫协议的相关内容就及时解决了以往的有些缺失。
这一年,两岸经贸、旅游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医卫协议顺利商签,海协会、海基会的公益价值和人文关怀也取得重大突破。(本报记者 吴亚明)
花博接力
精彩不打烊
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刚闭幕,台北花博会就在11月6日正式登场,而明年4月,西安又要举办园博会……
从上海世博到台北花博,有多远?
其实很近,从时间上看只间隔一周,从距离上看不过1个多小时的航程,从感情上看双城早已签署合作备忘录。因此,一个转身就可以,“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转型“花博奶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两岸的国际盛会轮番登台,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在展现我们共同的智慧结晶、文化魅力。世博会上以“山水心灯”为主题的台湾馆,“天灯”不仅点亮了世博,更放飞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希望。花博会中的上海、西安庭院,为台北带来江南水乡的柔情似水和长安城墙的历史斑斓,更是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生动写照。
“双博、双城,共创双赢”,上海、台北已经创造了一次精彩的互动。
这一年,我们除了见证,还可以期待明年台北、西安的又一次接力。(本报记者 杜 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