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京城大运河》浙江杭州上演 京剧与交响艺术融合碰撞

《京城大运河》浙江杭州上演 京剧与交响艺术融合碰撞

2021年10月23日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6朵“梅花”聚杭州 同台献演《京城大运河》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 林波)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几千年来,中国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浩荡奔腾的历史壮歌,也赠给了世界一座座繁华的城市。

《京城大运河》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京城大运河》演出现场。 王刚 摄

  10月22日,作为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子活动之一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浙江杭州上演,通过传统京剧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形式,描摹大运河北京段历史发展脉络,在运河浩荡不尽的流水中,展示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

  京剧与交响艺术碰撞

  《京城大运河》是一部大体量的、完整的京剧交响套曲。作品采用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结合,整体具有完整结构,每首曲子具有独立主体。

  “京剧和交响这种东西方艺术的碰撞,在这部戏里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融合。”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这种艺术形式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进行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不同于以往的大运河题材艺术创作,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聚焦于中国大运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分为序曲、第一乐章《一支塔影见通州》、第二乐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乐章《漂来的北京城》、第四乐章《致敬大运河》五个部分。

  “京城大运河在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就是通州到北京这一块。”据担任《京城大运河》作曲的杨乃林介绍,这部作品主要想表现千年大运河中这一段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故事,“想表现京城的文化用国粹京剧最合适,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采用了交响的形式。”

  据悉,该作品采用传统京剧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特点的声腔及呈现方式,结合“运河号子”、运河两岸及北京地区的民歌、说唱、戏曲等音乐素材,以交响套曲结构、多声部音乐写作思维,进行音乐及唱腔的全新艺术构思与创作。

《京城大运河》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京城大运河》演出现场。 王刚 摄

  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

  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近年来,京杭两地通过对话合作机制,让大运河实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转变。

  而今,《京城大运河》在杭州演出,正是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的举措之一,通过这场演出展示着运河的底蕴和魅力。

  “我们将把《京城大运河》带到大运河沿线的很多城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们这种崭新的艺术表演形式,感受到千年运河文化。”在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指挥李飚看来,大运河这种源远流长的细节,不仅可以在优美的京剧中听到,“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地理知识、人文知识,通过一场90分钟的音乐会,感受到多方面的知识学习。”

  据悉,《京城大运河》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手打造,将在上海、杭州、南京、扬州、南通、宁波、苏州七城巡演。

  “通过这部作品的巡演,让更多观众了解运河文化。”刘侗希望,这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用心血和智慧打造的交通大动脉能永远留在民众的心中,今后继续放光发热,“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交通枢纽作用,更是促进了南北方文化上的交融与发展,并实现经济互补。”

  六朵“梅花”联袂演绎

  演出现场,各流派京剧名角汇聚,现场或激昂、或低婉、或雄浑、或旖旎。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出,6朵“梅花”——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张慧芳、张馨月、杨少彭同台演绎,讲述艺术融合魅力。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迟小秋第一次来到杭州,在她看来,能在运河的南端与观众交流是非常棒的一次体验,“我唱的部分正好是‘百年通惠话沧桑’,主要用慢节奏的板式来呈现,大家对我们的演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少彭看来,随着外来事物、外来艺术接触的加深,“我们也希望传统艺术能结合当代的优秀文化,从而更好地推广我们的传统艺术。”

  除了六朵“梅花”联袂演绎外,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谭孝曾也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在戏剧舞台上也经历了很多历史时期的演变,总希望我们京剧能走得更远。”作为一名老演员,谭孝曾从事京剧表演已近60年时间,他希望能够通过创新融合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群体喜欢京剧,热爱传统艺术。

  “梅派艺术和交响乐的合作也恰到好处,因为梅派唱腔结合了京剧最传统的腔调,所以和其他的合作都恰到好处。”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表示,此次在江南巡演意义很深,通过京杭大运河把整个历史故事串联起来,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不但能吸引老观众,更能吸引更多京剧以外的观众。

  据悉,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社承办。(完)

【编辑:李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