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南历史上的干旱高温:1977年大旱时间最长(4)
“厄尔尼诺”导致
近年普遍高温
“古代帝王到了夏季要去承德避暑山庄,现在大家都待在空调房子里,出门就坐空调车,说明条件好了。”林熙说,但空调、汽车、建筑等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又产生影响。
气候的形成是由各种自然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三大主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但近年来特别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海口为例,上世纪有3个温暖时期,一是20年代中后期;二是40年代,以这时期最温暖,气温在1945年前后达到最高;三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此后仍有继续增温的趋势。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3月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作为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当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如果这个状态维持3个月以上,就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通常,厄尔尼诺事件只会持续6至8个月,但专家们认为今年的厄尔尼诺持续期可能会增加到两年或者更长。
由于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林熙无可奈何地认为,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地球温度逐年上升。公式
链接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灾害性天气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如影响海南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局地强对流天气(含雷暴、冰雹、龙卷风)、低温冷害(含低温阴雨、清明风、寒露风)、海上强风等六大类十种。可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
对比来看,出现较为频繁的是灾害性天气,出现较为罕见的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预报对象,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种小概率事件的预报或预测则目前人类科学水平难以企及的。(刘贡辑)
史上海南低温天气
“市民对气温的冷、热,主要是感觉。如常年待在空调房,对冷和热的适应能力就降低了,当降温或者升温时,会感到特别冷或特别热。”已退休的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林熙认为,之所以说低温成灾,主要是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海南为何出现低温灾害?海南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吴胜安解释,海南虽然地处热带,属于热带海洋岛屿型气候,但由于受冬季风的影响,北方冷空气有时仍可影响海南,低温冷害的现象也有可能发生,有时还比较明显。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海南卷》将其低温冷害分为三类:一是低温阴雨(含干冷),二是清明风,三是寒露风。认为这三类低温对早稻、晚稻生产及热带作物的安全越冬有较大影响。
由于海南是中国橡胶和热带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而这些作物都是畏寒的,极容易受到低温冻害影响,特别是幼树和幼苗,如1973年-1974年冬春,受低温影响,全省冻死橡胶树66.8万株,白沙、琼中、保亭三县占30%。低温对水稻的主要生育期,如播种期、插秧期、分孽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均可以构成冷害,影响水稻的收成。
林熙介绍,解放后,海南最冷的数据纪录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出现了-1.4℃。历史上,海南霜冻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又被寒气侵死的记载。但古代海南的低温究竟有多低终无法用数据表达,编撰《海南省气象志》的陈明认为,诗歌等文字只能算辅助记录。公式
五月三十日下午,在海口某旅游度假区水上乐园戏水消暑的小朋友。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
海南古代降雪记录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今万宁),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昌,冬大寒,雨雪,海鱼冻死,椰槟尽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临高,冬霜冻。琼山,冬十一月,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琼山,冬,天雨雪如霜,若树皆萎,槟榔死过半。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澄迈,冬十一月,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