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珍:从民国少将到共和国第三十七军军长(6)
抗美援朝,张世珍的信念:一定建立功勋
1950年11月初,毛泽东批准董其武和傅作义的建议,由周恩来宣布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入朝作战。
命令下达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三十七军军长张世珍表示:“我一定带领这支部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功勋!”
12月12日,张世珍率三十七军一部,移师河北省衡水地区进行入朝前的临战训练。
1951年2月中旬,张世珍率三十七军师以上干部参加二十三兵团召开的紧急会议,听取传达中央军委要求二十三兵团部队在半年内做好入朝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拟列为第二、第三批部队赴朝参战的指示。
9月3日至8日,三十七军在张世珍率领下,奉命从河北省衡水出发,车运甸口,然后过鸭绿江,经朔州、龟城镇进入泰川郡,担任朝鲜泰川郡南市地区机场的修建任务。
修建机场被美军发现后,经常有美军飞机前来袭扰。张世珍主持修建委员会第二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付美军轰炸的措施。
两三天后的上午,南市机场和泰川机场工地几乎同时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董其武和张世珍听说连长陈栓柱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立即赶到南市机场工地,和大家一起蹲下来寻找英雄连长陈栓柱的断骨和碎肉。
指战员们每挖到一块断骨碎肉,就双手捧过来,呈到董其武手上的小铁桶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铁桶只装了半桶尸骨。董其武站起来,悲痛地说:“同志们,不用找了!”然后,低下头,抱着铁桶,悲愤地说:“这就是你们的连长,你们的突击队长--陈栓柱同志的遗体!”整个机场上万人潸然泪下。
张世珍一边忍住眼泪,一边和几个干部上前想接下董其武手中的铁桶,可是董其武却死死抱着铁桶不放。张世珍便和董其武一起托着铁桶,缓慢地一步一步向机场外走去。指战员们自动让开一条路,形成一条夹道,与司令员和军长一起为烈士送行。然后,大家跟着董其武和张世珍向烈士墓地走去。
董其武和张世珍亲自为陈栓柱下葬后,张世珍噙着泪水,带领指战员们高声呼喊:“为陈栓柱同志报仇!”“陈栓柱同志永垂不朽!”
血的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做好防空工作对修建机场的重要性,张世珍对三十七军官兵作了5条规定:“一、两打:认清敌机在我高射武器有效射程内侦察、盘旋时,打;敌机突然向我工地俯冲射击、投弹时,打。二、三不打:夜间不打,认不清不打,规定射程之外不打。三、防空空射距离规定:高射炮8000米以下,高射机枪2000米以下,重机枪1000米以下,轻机枪500米以下。四、不同射击单位的射击顺序:在同一工地防空体系内,高射炮营未射击时,高射机枪连不得射击;高射机枪连未射击时,重机枪连不得射击;重机枪连未射击时,营、连射击小组不得射击。五、对空射击阵地要疏散、隐蔽,工事要坚固、适用,加强伪装,平时不得对空暴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