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大师马师曾诞辰110周年 红线女、马鼎盛追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粤剧大师马师曾诞辰110周年 红线女、马鼎盛追忆

2010年10月05日 14:1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马师曾早年生活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马红妙技真奇绝,

  恼人一曲双飞蝶。

  顾曲尽周郎,

  周郎也断肠。

  卢沟波浪咽,

  似送南行客。

  何必惜分襟,

  千秋共此心。

  这首《送<关汉卿>赴朝》,是剧作家田汉于1959年8月4日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的一首词,“马红”分别指的是马师曾与红线女。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粤剧泰斗”、“一代伶王”。他独创的“乞儿喉”及“马腔”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加入方言俚语,活泼滑稽,被粤曲界评价为“史无前例,后乏来者”。

  马师曾致力于粤剧的推广与改革。他是第一个率先在粤剧中使用方言俚语、并引用西洋乐伴奏的人,他还开创了在粤剧剧团中使用女花旦、男女合班的先例。曾与他有过10年婚姻的粤剧大师红线女曾深情地说:“我最欣赏的是他两点———一是他的爱国之心,二是他对粤剧的坚持。”

  今年是粤剧大师马师曾诞辰110周年。说起这位已过世近半个世纪的大师,红线女感慨颇多;而他们的儿子,著名军事与时事评论家马鼎盛更是充满了深情———

  红线女:

  他演戏很真,对我影响很大

  初识湛江

  “他神采飞扬,十足‘西关大少’架势”

  广州是粤剧活动的中心,但在马师曾4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有20多年是无法在广州舞台演出的。1929年一个夜晚,“红伶”马师曾刚走出海珠戏院,就被歹徒扔炸弹炸伤了右脚。广州警察局借故勒令他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为躲避日寇,他被迫举家迁往香港,另组剧团在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演出,有时也到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演出。

  那时红线女与师傅莲姐、靓少凤三哥在澳门组成了“义擎天班”,红线女担任第三花旦。1942年,莲姐被马师曾聘请到广州湾(今湛江)演出,在湛江滞留期间,马师曾认识了红线女。

  羊城晚报:您第一次见到马师曾的情景还记得吗?

  红线女:是1942年3、4月吧,我们在湛江排戏啊,我师傅莲姐去跟马院长演出,那是第一次见面。那时他40开外了,方脸大口神采飞扬,十足广州“西关大少”的架势。下楼时,他就站在楼梯间向二楼坐着的人打招呼,声音很有力:“各位辛苦晒!”像读书人的气质,但又不修边幅,穿双拖鞋就下楼见客了。

  羊城晚报:那个时候他已经很出名了吧?

  红线女:出名是当然啦,不是一般的出名啊,鼎鼎大名啦!在见到他之前就看过他演的电影,但电影和现实还是不一样的,现实里他和蔼,很平易近人,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很有礼貌。

  羊城晚报:马师曾那时不是已经在香港了吗?怎么会出现在湛江?

  红线女:日本人要留他在香港工作,他一开始就虚与委蛇,后来连夜坐渔船逃到澳门,日本人就找不到他了。在澳门躲了几个月,为了生计,又逃到湛江去演出。后来日本人追到湛江,他就又逃到遂溪。

  羊城晚报:排戏的时候,他对你们严厉吗?

  红线女:我们刚出道,我才十四五岁。我一直看他和我师父排戏,逐渐感到他和一些前辈大老倌的演出有所不同。排《刁蛮公主戆驸马》时,马大哥在排戏时总是严肃地教人:“阿莲,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带着刁娇二气来对我讲这句对白。喂喂,你应是从这边转身生气地走过去才对。”面对这种排戏的情景,我觉得既新鲜又有东西学。

  羊城晚报:您成为剧团的正印花旦是因为一次救场吧?

  红线女:那是1943年在肇庆,演刁蛮公主的蓝茵突然肚子痛不能上场,可是舞台下面的锣鼓已敲响,马师曾就让我顶替蓝茵出场。我一边上妆一边紧张地翻曲本,硬着头皮就出场了,谁知救场观众反应特别好。后来就跃升为正印花旦了。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